洛阳牡丹花会为何又被称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从最早的洛阳牡丹花会改名为现在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虽因疫情而不能实地赏花和举办花会,洛阳牡丹花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37届,洛阳牡丹花会从原由洛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地方性节会,举办网上牡丹花会或网上赏牡丹,每年的牡丹花会成为了洛阳展示城市形象,并改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因为疫情,2020年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要怎么办
题主的问题设置了前提条件,就是这届牡丹文化节还能继续办,才会涉及如何办的问题。那么这个前提能否成立呢?成立了又该如何举办呢?
我谈下我的个人意见。
洛阳牡丹花会作为入选为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的节日,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整个河南、洛阳旅游界耀眼夺目的一个品牌。牡丹花会在每个洛阳人的心目中都是特别的重要,让每个洛阳人为此自豪,这是一场关乎每一位洛阳市民的盛会。
2003年,因为非典疫情的影响,各个大大小小的公园都门可罗雀。没想到17年后,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花开不等人,今年的牡丹花会还能如期举行吗?
虽然牡丹花会意义重大,取消会对当地的旅游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但是,毕竟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永远是第一位的,虽然目前国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新增发病数在持续下降,疫情总体保持较低水平。但于境外疫情快速发展,带来输入性风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参照西甲、欧洲杯、NBA联赛等大的国际体育赛事都已停办的情况,花会能如期举办概率不大。因此,在目前疫情的发展形势下,是否能如期举行还不能过早下结论。
根据洛阳节会服务中心的回复,洛阳第38届牡丹文化节筹备情况,相关部门正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抓紧制定工作方案。也就是说,要不要办,其实还是根据疫情的情况而定。
因此,个人给出的意见是。即使疫情情况发展允许,今年的花会一是要简办,二是要延期,三是要限流。把疫情风险防控到最低,才是真正的对人民群众负责。切记,在政绩冲动之下,盲目举办,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通过AR等新技术,举办网上牡丹花会或网上赏牡丹,是个不错的主意。牡丹花、牡丹花会是洛阳的品牌。虽因疫情而不能实地赏花和举办花会。但网上赏花、网上花会也是宣传洛阳、展示洛阳的好机会。
我们期待着,疫情彻底结束的那一刻,今年就不要太纠结花会开不开了!
毕竟洛阳牡丹已开了数千年!
毕竟洛阳牡丹年年盛开!
疫情结束后,我们热烈欢迎各界各界宾朋齐聚洛阳,共赏赏牡丹花开!
回答不易,请大家多多关注老乐多多评论,我将分享更多原创文章。谢谢!
洛阳牡丹花会为何又被称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从最早的洛阳牡丹花会改名为现在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看似只是名称的改变,其实却反映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洛阳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洛阳牡丹文化节从形式和内容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历史。
最早的洛阳牡丹花会,主题是以观光赏花为主。那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在经过多年的思想禁锢后,人们释放出来的对新生事物追求的热情十分高涨,洛阳牡丹花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982年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洛阳市举办了第一届牡丹花会。举办得非常成功,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开创了洛阳的历史,至今仍然使人记忆犹新。当时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人们对观光赏花的热情超过了举办者的预期,开幕当天整个洛阳城万人空巷,各大公园挤满了观光赏花的游客,通往各个主要赏花点的道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清楚地记得开幕那天,自己的一只鞋被潮涌般的人流挤丢了,但是仍然坚持参与各项活动,直到结束,现在想起来仍然感慨万分!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举办者和企业家们开始从这年年举办的盛大活动中嗅到了的商机,逐渐在以观光赏花为主的花会活动中更多的加入文化和经贸活动。通过不断的总结完善,形成了如今“以花为媒,广交朋友”、“花会搭台,经贸唱戏”的花会举办思路和模式。每年的牡丹花会成为了洛阳展示城市形象,开展招商引资的窗口,也成为了洛阳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洛阳的桥梁,对洛阳经济乃至河南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于是在2010年,洛阳牡丹花会从原由洛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地方性节会,升级为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洛阳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国家级大型节会,并改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在此前的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还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抚今追昔,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37届,恰好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同步。37年间洛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模扩大了一倍还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地区生产总值多年来领跑中国中西部非省会城市。洛阳已在原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演变成为了美丽新潮、古代历史和现代文明交相映辉的现代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