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机枪的水冷枪管是什么原理马克沁机枪由于连续射击,李云龙那大尾巴鹰的独立团最多也就装备个轻机枪,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的部队为何一挺马克沁重机枪都没有李云龙是个“独立团”,这个时候李云龙肯定有马克沁机枪了,八路军的独立团就是靠着这种装备和日本人干,但41年日军开始大扫荡后,这挺机枪在胶东战役中击退国军4000多人的进攻,中国抗战期间一共就生产了3万挺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机枪的水冷枪管是什么原理
马克沁机枪由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会很快升高,进而影响机枪的性能。为避免枪管温度过高,采用了水冷方式,在枪管的外部再套上一个粗管,使用时在管中注入水,形成一个水套,将枪管浸泡在水中。
机枪射击时,产生大量的热,通过枪管传导给周围的水,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较多。不过,机枪射速较快,产生的热量较多,也会使水的温度很快升高,据说只需射击一两分钟,就可使水沸腾。而水在沸腾时,同样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同质量的水沸腾时吸收的热量是升高1℃吸收热量的539倍,沸腾时吸热效果更好。并且,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一般水的沸点是100℃左右,所以,只要枪管浸泡在水中,枪管的温度就不会太高,保证正常使用。
另外,水沸腾会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泄出来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飘浮在机枪周围,形成的“白气”会影响射手的视线,所以,在水套的前下位置有一个泄气口,通过一根软管与水箱相连,将水蒸气导入水箱冷凝成水,还能重复使用。
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的部队为何一挺马克沁重机枪都没有
李云龙是个“独立团”,这种部队属于抗战早期,国共合作用来钻空子的部队,所以哪有那么豪华的配备,还马克沁?有米尼岗要不要?
正好,历史上还真有类似的“独立团”,《陈锡联回忆录》里记载了1938年129师385旅独立团成立的故事。
全团1200多人,只有特务连、1连这种精锐才有50只步枪、3挺轻机枪。其余各连队只有杂枪10只,大部分装备的是大刀片和长矛。八路军的独立团就是靠着这种装备和日本人干。
《董存瑞》不少人应该也看过,已经是个战士的董存瑞,子弹带里塞的都是木棍子,发给他的子弹只有5发,还得瞧精细了打,不然打光了再想要可就难咯。马克沁机枪一分钟射速600发,1分钟打的够普通的八路军装备一个连了。
要知道,八路军战斗力本就不俗,所缺的其实无非装备而已。军事博物馆里躺着的一架古铜色水套的马克沁,无疑是最好的答案。
原广州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炮兵副司令员王子衡同志揭开了这挺重机枪的故事。在《胶东子弟兵》中,他写下了 《难忘的1938年——山东蓬莱抗日武装草创记事》。
1938年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2路军一部攻克蓬莱县城,部队当时装备很差,连枪都没有。结果大军阀吴佩孚闻讯,慷慨捐出家中全部武器,机枪、步枪、手枪百余只。其中就有这挺水套镀铜的马克沁。有一些野史说这挺枪是吴佩孚藏在自己棺材里的。
同年10月,救国军拿这挺马克沁在山东平度大青阳一带阻击日伪军,连挫对方三次进攻,毙伤敌人200余,从此战士们给它起了个名字“老黄牛”。
39年3月,已经改编成八路军的山东纵队5支队带着这挺机枪打招远,在老黄牛的掩护下,八路军击溃伪军刘黑七,阻击增援日军,取得了毙伤敌军1000余人的胜利。
41年3月,这挺机枪在胶东战役中击退国军4000多人的进攻。45年9月,老黄牛参加了攻击华北绥靖军的战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50年代以后,它被作为革命功勋枪,放进了军博陈列。
八路军有了机枪战斗力是如此凶猛,敌人哪敢让这些杀器落到中国人手里?
41年山东纵队缴获了一挺92式重机枪,结果竟然引发日军骚动。为了夺回机枪,日军展开了疯狂的扫荡,还打出了“还回机枪,停止扫荡”的标语。
李云龙那大尾巴鹰的独立团最多也就装备个轻机枪,马克沁他们是没办法弄到的,除非晋绥军的楚云飞部能给予支援。但很显然,楚云飞部自己也不是很富裕,虽然有炮,但未见能有多少马克沁。
什么叫贫穷的弱国呢?当年的中国就是如此,还得亏大清的李中堂有远见,引进了马克沁机枪的技术。中国抗战期间一共就生产了3万挺马克沁机枪,绝大部分是金陵的24型;再加上洋行引进的、苏联、美国援助的、军阀藏匿的、大清留存下来的,总共不超过5万挺。
5万挺马克沁能做什么事啊?这东西轮到谁也轮不到李云龙身上,楚云飞估计还得再升一级才摸得到这家伙。
更何况独立团的编制是在缩减的,影视中只讲了独立团的壮大,却没有对八路军不同时期的政策叙述清楚。在38年以后,八路军的确是在壮大,改编、整编了不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但41年日军开始大扫荡后,根据地缩小、抗日队伍伤亡惨重,中共中央很快就在1942年1月开始了“精兵简政”。
具体以129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实施精兵建设的命令》为标志,129师开始了“甲乙丙”型分级团制度(也称上中下)。这次的精兵简政对解放军现代的军事管理制度都有深远影响。
甲种团3个营9个连;乙种团2个营6个连;丙种团3-5个连。此后129师整编成了4个甲种团、7个乙种团、13个丙种团。
这个时候的甲种团缩减到2000人上下,乙种团缩减到1200多人,丙种团则只有900人。
后来八路军又推出了“小团”,这种小团没有营级建制,团部直接指挥到连级,专门用来进行游击战争和快速破袭战。李云龙他们在大扫荡“化整为零”后,实际应该就形成了这种部队。
根据1943年3月17日聂荣臻、肖克、唐延杰《关于晋察冀军区北岳部队精简整编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的规定,小团的编制就是团辖八个加强连:侦察连、特务连再加上5个步兵连和团部。全团1180人,战斗员996人,步枪598支,短枪101支,轻机枪8挺,掷弹筒15个,重机枪2台,迫击炮20。
这个时候李云龙肯定有马克沁机枪了,他先是独立团,后又是主战的大团,扫荡后精兵简政变小团,合该有重机枪2挺。但编制是有,装备有没有多半得自己去弄了,没见他手下那帮人连意大利炮都能弄来么?
只不过,这个时候李云龙估计也没地方去弄马克沁,日本机关枪倒是多的很,大尾巴鹰贼着呢,呵!两挺92重机,什么时候吃亏过?
抗日是艰难的历程,也是民族浴火重生的过程,“李云龙”们一开始只能用大刀片子和破烂的汉阳造抵挡敌人,一门外国破炮就能令他们欣喜若狂。
“马克沁”或许从不曾有过,但“李云龙”们却夺来了敌人手里的“92式”;血肉的长城和坚韧的精神远比马克沁有威力,所以若干年后,我们才能将“真理”掌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