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名 钓鱼蛇 俗名别名 箭鼻水蛇 地理分布 东南亚,钓鱼蛇的体鳞鳞脊隆起,箭鼻水蛇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水里,钓鱼蛇的生态习性本种蛇为后沟牙蛇种,眶后鳞2枚,水蛇有多少种黑斑水蛇 中 文 名 黑斑水蛇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Mangrove Water ake 拉丁学名 Enhydris be etti 地理分布 中国大陆福建、香港及海南以及印尼爪哇岛等地,水蛇毒性很低,科学家还发现箭鼻水蛇能从身体中段发出声波。
钓鱼蛇的生态习性
本种蛇为后沟牙蛇种,具有轻微毒性。
箭鼻水蛇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水里,利用尾巴固定身体,以伏击捕猎游过的小鱼。
其口鼻部的肉质增生物可用来引诱于及小虾上门,然后迅速张口啮咬并注入毒液。它们甚至可以“恐吓”小鱼游进自己的嘴里。
这种掠食动物已经进化得相当老练,它们的神经系统已经可以预测到鱼受惊吓时会如何行动 。
科学家还发现箭鼻水蛇能从身体中段发出声波,使鱼调转方向游进蛇的嘴里 。
钓鱼蛇可以连续潜水6分钟再换气;以埋入泥中的方式度过干季。活动时间并不详 。
水蛇有多少种
黑斑水蛇
中 文 名 黑斑水蛇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Mangrove Water ake 拉丁学名 Enhydris be etti 地理分布 中国大陆福建、香港及海南以及印尼爪哇岛等地,海南与福建较为罕见,在香港数量较多。繁殖方式 卵胎生。习 性 生活於沿岸河口地带碱水或半碱水中。M. Smith(1943)报导海南海口3号标本系渔民在琼州海峡中捕鱼的网内所捕获。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1974)报导福建诏安和闽候标本栖於稻田、池、沟等处。SJ Karsen等(1986)报导在香港深水湾红树林中或其周围的潮间带湿地相当多,白天活动,夜晚也见其活动。 体形特征 全长可达 65 公分。背面暗灰色,背中线两侧有暗褐色不规则斑纹,背鳞两外侧各4行色白,第一及第四行上下缘灰黑,形成此白色带上下缘的锯齿状纹;腹面白色,各鳞外缘暗灰色,腹鳞中央有黑点。身体圆柱形,尾较短。鼻间鳞单枚,左右鼻鳞相切,鼻孔背位;眼小,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背鳞平滑,腹鳞146~169枚;肛鳞二分;尾下鳞41~57对。 食 性 以鱼为食物
泥蛇,也称水蛇,是甸特种蛇品种,分布于黄河以南地区。近年在对野味食品开发中发现其肉质鲜养,营养丰富,即遭受捕捉,很多地方几近枯竭,发展人工养殖不失为农村创业的好门路。
1、主要特征。水蛇毒性很低,长年生活于水中,头小肚大,2年性成熟,胎生,产仔期在4-7月份,商品蛇重150克以上,个体最大750克以上,喜好深淤环境,能在恶劣不质中生长,食性杂,野蛇主要以小鱼虾为食。
中 文 名 钓鱼蛇
俗名别名 箭鼻水蛇
地理分布 东南亚。栖居在流动缓慢的酸性淡水域中。
繁殖方式 卵胎生蛇种,每次产约5~13条幼蛇。
习 性 本种蛇长相相当奇特,为后沟牙蛇种,具有轻微毒性。其口鼻部的肉质增生物可用来引诱於及小虾上门,然后迅速张口啮咬并注入毒液。钓鱼蛇可以连续潜水6分钟再换气;以埋入泥中的方式度过乾季。
体形特征 最大体长约70~100公分,这种体色暗淡的淡褐色水栖蛇类其有棱有角的头部上有两个类似触须的增生物,极易辨认,世界上再也找不出外型相似的其他蛇种。钓鱼蛇的体鳞鳞脊隆起,腹侧的体鳞较薄较小,也因此大大降低其在陆地上的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