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属于鱼类吗
海马属于鱼类。
海马属头侧扁,头每侧有2个鼻孔,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眼睛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胸腹部凸出,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一般体长15-30厘米左右。
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能卷曲握,常呈卷曲状;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一大钝角或直角,顶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状;口小,端位;鳃孔小;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无刺的背鳍,无腹鳍和尾鳍。
扩展资料:
海马的繁殖:
3月~8月龄(体长4.5厘米~6.5厘米)达性成熟,属多次产卵类型,每年产仔几胎至十几胎,每胎几十尾至几百尾,初胎数量较少,以后逐胎增加。在南海的生殖期为4月~11月,以6月~9月为盛期,黄海、渤海为5月~7月,期间水温20℃~28℃。
交配通常在凌晨进行,发情初期,雄雌海马成双成对相互追逐,或侧身相伴嬉游,体表原有的黑色素收缩,转呈黄白色;发情高潮,雄雌海马进行交配,这时以体腹相贴,雄海马张开育儿囊口,让雌海马的生殖乳突插进并产卵于其中。
同时自己迅速排精于囊内,整个过程约1分钟。卵子在育儿囊内受精,受精卵的胚体在育儿囊内孵化、脱膜,脱膜后的幼体在育儿囊内度过仔鱼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马 (海洋鱼纲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海马
海马算鱼类吗
是鱼 看下下面的 海马 鱼纲,海龙目,海马属动物的总称。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却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隶属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属头侧扁,头每侧有2个鼻孔,头与躯干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由10~12个骨头环组成,尾部细长,具四棱,常呈卷曲状,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无刺的背鳍,无腹鳍和尾鳍。雄性海马腹面有一个育儿囊,卵产于其内进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 目前人工养殖海马已获得成功。 海马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中药,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舒筋活络、消炎止痛、镇静安神、止咳平喘等药用功能,特别是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更为有效。海马除了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合成药品外,还可以直接服用健体治病。 【形 状】 海马的形状非常有趣,虽然身长只有四至三十公分,它的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能卷曲握;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一大钝角或直角,顶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状;口小,端位;鳃孔小;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之间;臀鳍短小;胸鳍发达;无尾鳍;雄鱼尾部腹侧具育儿囊。 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它的一双眼睛,也是特别之处 ; 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然而,它本身的身体却不用转动,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观看。有时候,一只眼向前看,另一只眼向后看,除了蜻蜒和变色龙之外,这是其它动物所不能做到的。海马是最不像鱼的鱼类,集合了马、虾、象三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它有马形的头,蜻蜒的眼睛,跟虾一样的身子,还有一个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头与身体成直角的弯度,以及被甲胄的身体,还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产子的案例。 它的鳍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但用高速摄影,注意观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动的棘条。这些棘条能在一秒钟内,来回活动七十次的速度。依据从背鳍端传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马能乘着此进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后或上下的移动。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外。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生活环境】 海马和海龙同属海龙科(Syngnathidae)鱼类,对饲养生存的水质要求并不苛刻。在国内水族市场比较多见的是黑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和斑节海马(Dunkerocampus Dactyliophorus),比较名贵的红海马(Hippocampus Coronatus)、黄金海马(Hippocampus Kuda)和产于澳洲的桨鳍龙王(Pyhllopteryx Taeniolatus)并不多见。 Oj 在自然海域中,海马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因为它们不善于游水,故而经常用它那适宜抓握的尾部紧紧勾勒住珊瑚的枝节、海藻的叶片上,将身体固定,以使不被激流冲走。而大多数种类的海龙生长在河口与海的交界处,因而,它们能适应不同浓度的海水区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 海马和海龙的嘴很小,并且只宜觅食活饵,而不善于游水的它们又不能迅捷地捕食。尽管它们深受海水水族爱好者的宠爱,但是,这种独特的习性,使得它们在水族箱里的饲养存活颇具难度。虽然,丰年虾、轮虫、仔鱼苗,都是适合它们的饵料,但是如何才能使它们能够充分的觅食,这一点是海马和海龙饲养存活的关键所在,喂食过程中需要关闭过滤系统造就一个平静的无流环境,以便它们能够慢丝条理的觅食,还有一点就是它们的生活伙伴--如果,将海马、海龙和较为活泼的鱼类饲养在一起,那么在喂食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活饵将是被那些鱼类所抢先吞噬……因此,要成功地饲养海马和海龙,根据我的经验,最好还是将它们单独饲养在水流平缓、环境安静的海藻造景缸中,同时,选择虾鱼科(Centriscidae)的刀片鱼(Aeoliscus Strigatus)、松球鱼科(Monocentridae)的凤梨鱼(Monocentris Japonica)等等这些生活习性差不多的小巧鱼类共同饲养,它们将是海马和海龙良好的生活伙伴。 【生 育】 海马和海龙的雌雄鉴别很简单,就是雄鱼有腹囊(俗称:育儿袋),而雌鱼没有腹囊。 雄海马腹部有一个小袋,赋与雄鱼照顾卵和仔鱼的任务。可用来装小海马.每次可装2000只小海马。海马孕期从10到25天不等。每当交配季节来临,“对上象”的雄海马与雌海马的尾部就会交织在一起,缠绵动人,很有诗意。更重要的是这种交配动作使雌海马卵子巧妙地放到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雄海马也能够准确地接住卵子。海马的“爱情”之舞大约持续8个小时。交配前,雄海马下腹部的腹袋就会胀大,准备接受雌海马的卵。雌海马长着长长的产卵管,可将卵子排入雄海马的腹袋里。这些卵在爸爸的腹袋里经过数周后,便会孵化成小海马,准备诞生。这时雄海马就会用尾巴勾住一根结实的海草茎,不断地来回弯曲或伸展身体,犹如人类女性生育时阵痛时的痉挛。同时它们腹袋的口微微张开并逐渐扩大。随后,一只小海马从开口处喷了出来,雄海马不断痉挛,小海马也不断蹦出腹袋。小海马出生后马上升到水面吸气,让体内的鱼鳔充满空气。每只小海马约有1厘米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自行摄食水中的小生物,雄海马此时也巳精疲力竭。 海马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唯一一种雄性怀孕的动物。 8~9月为盛产期,渔民常于此时张网捕捉。 【种 类】 ▲1.克氏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 Snyder--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鱼纲Pisces,幅鳍亚纲Actinopterygii,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 海栖鱼类。海马中以此种体形最大,体长30~33厘米。侧扁,腹部颇凸出。背鳍18~19;臀鳍4;胸鳍18。体环11+39~40。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端卷曲。除头部及腹侧棱棘较发达外,体上各棱棘均短钝,呈瘤状。头冠低小,尖端具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吻细长,呈管状;吻长稍大于眶后头部长度,约等于眼后缘颈背第一棘长。眼较大,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鼻孔很小,每侧两个,相距甚近,位于眼前方。口小,位于吻端;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盖凸出,无放射状嵴纹。鳃孔小,位于头侧之背后方。紧靠于颈部背方第一棘基底。颈部背方中央嵴纹较锐,具2突起状棘;具颊下棘;胸鳍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钝粗强的棘。肛门位于躯干第十一骨环的腹侧下方。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体上各环棱棘均不发达,呈短钝瘤状;唯腹侧棱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背鳍长,较发达,有18~19鳍条,位于躯干最后2骨环及尾部最前2骨环背方。臀鳍短小,位于肛门后方。胸鳍短宽,略呈扇形,侧位。无腹鳍及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枝。体淡黄褐色,体侧具不甚规则或呈囊纹状的白色斑点及线纹。 ▲2.刺海马 Hippocampus histrix Kaup--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8;臀鳍4;胸鳍18。体环11+35~36。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仅后部尾环的小棘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鲜、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非和红海。 ▲3.大海马 Hippocampus kuda Bleeker--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亦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7;臀鳍4;胸鳍16。体环11+35~36。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吻呈管状,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头部及体环与尾环上的小棘均不甚明显。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色斑点且猕散有细小的银白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胸鳍淡色。 ▲4.三斑海马 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较大,体长10~18厘米;背鲁鳍20~21;臀鳍4;胸鳍17~18。体环11+40~41。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1/2。体节1、4、7、11骨环,尾节1、5、9、13、17骨环,背方接结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马与其他种类的明显特征。 分布于我国东海与南海、福建与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均有出产;此外还分布于东非、新加坡及东印度群岛的沿海。 ▲5.小海马 Hippocampus japonicum Kaup. 体形很小,略侧扁。头部小刺及体环上棱棘发达。体冠较小,有不突出的钝棘。吻短口小。鳃盖突出而光滑,鳃孔小,位于鳃盖后方。体暗褐色,有时可随环境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