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前翅的作用?蝗虫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admin|
549

蝗虫前翅的作用

可以说外翅和内翅,外翅就像一个硬壳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内翅为薄膜状,折叠收缩状,重要的飞行工具.蝗虫等直翅目昆虫大多具有两对翅,其前翅革质、稍厚、狭长、平时覆盖于身体背侧和后翅上,所以又被称为覆翅。并认为其作用就是保护,而不具有飞行的功能。如南开大学等五校合编的《昆虫学》(1980年人教版)中说“蝗虫等直翅目昆虫,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有翅脉,已不用来飞行,平时完全盖在体背侧面和后翅上。”许多相关的教材中也都讲蝗虫前翅的功能是保护。 事实上蝗虫的前翅也具有飞行的功能,笔者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多次见到有关蝗虫飞行的录像,从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在飞行过程中蝗虫的两对翅都在不停的上下扇动,而不是静止不动的。既然蝗虫的前翅也在不断地扇动空气,那么它肯定具有飞行作用,而不仅仅是保护的功能。 蝗虫前翅是否真的有飞行作用呢?笔者进行了实验观察。到野外捕捉了几只蝗虫,有东亚飞蝗、亚洲小车蝗、中华剑角蝗等。首先剪去它们的后翅保留前翅,然后观察其飞行情况,可以看到它们在跳起后也有一较短但明显的飞行过程,但比两对翅都存在时飞行的距离要短许多。

蝗虫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蝗虫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蝗虫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鸬鹚瘟,冻疮,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十只煎汤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只/次,冻疮炒存性研末调香油涂患处。

蝗虫(也就是蚂蚱)的养殖方法和条件

1、选址

选择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消灭天敌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消灭干净,因为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3、地面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担不能太软,蝗虫产卵的要求很高。

4、密度

棚的面积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800只成虫。

5、建棚

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纱布做一个象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按上拉锁,这个装制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

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

扩展资料:

飞蝗的习性:

1、孵化

种卵孵化最低温度为17摄氏度,发育适宜温度介于26-32摄氏度之间,土壤含水量以 18-22%, 孵化率最高,整个卵块自开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经过 50-60分钟,上午八时到下午一时孵化最多。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

2、蜕皮

飞蝗成长靠蜕皮来完成,当生长到一定长度需要蜕皮时,则停止进食。头朝下倒悬其体,进行脱皮。(要有附着物)一小时后即可取食。蝗蝻自出卵后5-7天蜕一次皮,壮的蜕皮块,弱的蜕皮慢,蜕一次皮即为一龄。从孵化到成虫需蜕五次皮,方能变为成虫。

3、群居性

一龄蝗蝻常聚集在植株上,二龄蝗蝻喜欢在光裸地上,龄期越大,聚集性越显著,起初小片,后来一大片,互相拥挤重叠,甚至堆积成几寸高

4、迁飞

蝗虫的迁飞不只是为了取食,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发育的需要,迁飞可以增进食欲,特别是在羽化至产卵前迁飞,能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所以,蝗虫产卵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飞翔,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