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侯看过一种虫子,老师说那是草蛉虫.现在想想很感兴趣谁能提供一下它的资料
草蛉虫又名草蜻蛉,幼虫叫蚜狮。草蛉是一种捕食性昆虫,可能在木头、玻璃、铝合金窗户等任何地方产卵。除少数种类外,大部分的卵有一条长长的丝柄,柄基部固定在植物的枝条、叶片、树皮等上面,而卵则高悬于丝柄的端部。 草蛉成虫和幼虫的捕食能力都很强,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和多种昆虫卵,也捕食蛾类幼虫。 我国常见的有大草蛉、丽草蛉(小草蛉)、中华草蛉、叶色草蛉、亚非草蛉等。 如在棉铃虫产卵盛期,每亩棉田放出草蛉卵3 万至5 万粒,从卵里孵出的草蛉幼虫就能捕食害虫,四天后效果就很显著。 成虫体长约14毫米,翅展约35毫米。黄绿色,有黑斑纹。头部触角1对,细长,丝状,除基部两节与头同样为黄绿色外,其余均为黄褐色;复眼很大,呈半球状,突出于头部两侧,呈金黄色;头上有2~7个黑斑,触角下边的2个较大,两颊和唇基两侧各1个,头中央还有1个,常见的多为4斑或5斑,但均属同种(见图[大草蛉的翅和头斑(七斑,四斑)]);口器发达,下颚须和下唇须均为黄褐色。胸部黄绿色,背中有一条黄色纵带;腹部全绿,密生黄毛。足黄绿色,跗节黄褐色。4翅透明,翅脉大部黄绿色,但前翅前缘横脉列和翅后缘基半的脉多呈黑色;两组阶形排列的阶脉只是每段脉的中央黑色,而两端仍为绿色;后翅仅前缘横脉和径横脉大半段为黑色,阶脉则同前翅;翅脉上多黑毛,翅缘的毛多为黄色。 一年可繁殖3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卵有长丝柄,十多粒集在一处象一丛花蕊。 幼虫称为大蚜狮,头部有3块大黑斑,体长达12毫米。捕食棉蚜、桃蚜、麦蚜等多种蚜虫以及棉铃虫的卵和小幼虫等。是有益的昆虫。已用于生物防治。 描述 草蛉成虫和幼虫的捕食能力都很强,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和多种昆虫卵,也捕食蛾类幼虫。我国常见的有大草蛉、丽草蛉(小草蛉)、中华草蛉、叶色草蛉、亚非草蛉等。如在棉铃虫产卵盛期,每亩棉田放出草蛉卵3 万至5 万粒,从卵里孵出的草蛉幼虫就能捕食害虫,四天后效果就很显著。 草蛉虫的一生 夏天,人们在田间漫步时,常可看到一类有着绿色而柔软的身体,长着四个大而透明的翅膀的昆虫,缓慢地飞翔于空中,这就是著名的灭虫能手——草蛉。草蛉是一类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属共1350种,据调查我国有记载的就有15属约近百种,它们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由于草蛉能够有效而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所以人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岭消灭害虫的工作。例如河北省某果园, 1975年开始试验用中华草蛉防治果树红蜘蛛为害,几年来一直坚持不断地进行室内人工饲养和野外释放工作,至1977年就将防治面积扩大到100亩。通过释放草蛉卵,有效地控制了果树红蜘蛛的为害,不但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节省了开支和劳力,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草蛉不但适于在野外进行人工释放,就是在温室和暖棚内,它们同样有着明显的治虫效果。例如1977年,在北京四季青公社试验站,利用人工饲养的中华草蛉防治温室内为害黄瓜的瓜白粉虱,就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草蛉种类虽多,但在我国常见的和目前已开展试验做生物防治的只有下列十种,即大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多斑草蛉、粘蛉草蛉、黄褐草蛉、亚非草蛉、白线草蛉、普通草蛉和中华草蛉。那么,这些草蛉都能捕食、消灭哪些害虫呢?据初步统计有粉虱、红蜘蛛、棉蚜、菜蚜、烟蚜、麦蚜、豆蚜、桃蚜、苹果蚜、红花蚜等多种蚜虫,另外它们还喜欢吃很多种害虫的卵,象棉铃虫、地老虎、银纹夜蛾、甘兰组蛾、麦蛾和小造桥虫等的卵,都很适合草蛉的口味。草蛉是全变态昆虫,一生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不同的形态,在卵期和蛹期的草蛉不能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虫和成虫时期,其中尤以幼虫期捕食量大,是消灭害虫的主要时期。草蛉幼虫长得丑陋,捕食凶猛,人们把幼虫期的草蛉又叫做蚜狮。蚜狮十分活跃,虽然没有翅膀,不能随意飞翔,但却能不停地在植物上爬行,到处寻找害虫捕食。蚜狮捕食害虫或虫卵,主要的武器是生在头前方的上、下颚,每当它们发现目标后,就张开上、下颚,把目标紧紧地夹住。上、下颚上生有可以使消化液流到害虫体上的细沟,能溶解害虫身体的液体顺着颚上的细沟流到害虫体上,害虫身体的组织就会被溶解,而溶解的液体又马上被蚜狮吸到肚子里。就这样,一头害虫最后只剩下了一张空壳。每头蚜狮一天可以吸食百十头蚜虫。有趣的是有的种类象亚非草蛉等,每当把害虫吃尽吸光后,还把吸空的害虫体壳背在背上,不停地行走。据统计,一头蚜狮在整个幼虫期消灭的蚜虫平均可在七八百头以上!
家里有很多很多草蛉虫 怎么消灭啊 很急急急急 急急急急
利用草蛉的趋光性消灭或赶走,在晚上用那种紫光灯的电灭蚊器,放在草蛉经常出没的地方。聚集大量草蛉成虫后,集中赶走或杀灭。
另外,平时也不要轻易地开门窗,并且在窗子上装上纱网,尽量阻止草蛉飞进屋子里来。
扩展资料:
草蛉虫是全变态昆虫,一生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不同的形态,在卵期和蛹期的草蛉不能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虫和成虫时期,其中尤以幼虫期捕食量大,是消灭害虫的主要时期。草蛉幼虫长得丑陋,捕食凶猛,人们把幼虫期的草蛉又叫做蚜狮。
蚜狮十分活跃,虽然没有翅膀,不能随意飞翔,但却能不停地在植物上爬行,到处寻找害虫捕食。蚜狮捕食害虫或虫卵,每头蚜狮一天可以吸食百十头蚜虫。蚜狮主要的武器是生在头前方的上、下颚,每当它们发现目标后,就张开上、下颚,把目标紧紧地夹住。
上、下颚上生有可以使消化液流到害虫体上的细沟,能溶解害虫身体的液体顺着颚上的细沟流到害虫体上,害虫身体的组织就会被溶解,而溶解的液体又马上被蚜狮吸到肚子里。就这样,一头害虫最后只剩下了一张空壳。
草蛉的成虫食性有所变化,像中华草蛉、亚非草蛉等就改肉食性为植食性,它们象蜜蜂和蝴蝶一样,飞舞在花丛之中,吸食植物的花粉和蜜露。
这时它们失去了消灭害虫的能力,而另一些种类的草蛉则坚持肉食习性,仍以害虫为食,像大草蛉、丽草蛉等,平均一天仍能吃一百多头蚜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