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原生生物
这应该是变形虫。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变形虫科。体表无坚韧的表膜,仅有1层薄的质膜。膜内为较透明的细胞质,可明显区分为内质和外质两部分。内质又可分为不能移动的凝胶质和可随虫体的移动而流动的溶胶质。原生质可向细胞周围任何方向流动,致使身体表面生出不定形的突起,称为伪足。伪足呈指状、叶状或针状等。虫体可借伪足进行特殊的变形运动,随伪足的伸缩而变化。伪足除运动机能外,兼有摄食的机能,伪足包裹食物后,进行细胞内消化。由于细胞质的流动,身体表面可生出1个或数个暂时性的、无定形的指状、叶状或针状突起,称为伪足,身体即借此而向前移动。身体的轮廓,随伪足的伸缩而有变化。伪足还会包围衣滴虫、硅藻、细菌等外物和水一起形成食物泡作为食物,并把被包裹的食物进行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如硅藻外壳),可从质膜任何部分排出体外。种类很多。一般生活在淡水池塘、稻田或藻类较多的静水沟内,在水底、腐泥中或水面常可找到大变形虫(Amoebaproteus),虫体的直径可达200微米以上,肉眼可见。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切勿震动,否则,缩成小团难以发现。在细胞质内有1个椭圆形的细胞核,用醋酸甲基绿染色后,即可见到伸缩泡1个。虫体以二分裂方式生殖。
原生动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大变形虫 原生动物,肉足纲,变形虫科。生活在淡水沟渠、荷塘及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以细菌、藻类及其他小原生动物为食。体无定形,直径一般为200-400微米,原生质呈透明胶液状,可分成两层,外层均匀透明,滞性大,称外质。内层色暗呈颗粒状,流动性大,称内质,内质含细胞核、伸缩泡及食物泡等细胞器。借细胞质流动,能从体表任何部位伸起突出称伪足,故身体可改变形状,称变形虫运动(最原始的运动方式)。速度极慢,在20℃时,每分钟只能移动0.5-1微米。当遇到食物时(如细菌、藻类等),伪足即可伸出把食物包围并裹入体内,形成食物泡,逐步进行消化。食物残渣随身体的运动从后部排出。代谢废物及多余的水,借助伸缩泡经体表排出体外。当变形虫长到一定大小时(约需三天),开始进行二分裂的无性方式繁殖,全过程约需30分钟,于是一个变形虫便分裂成两个小变形虫。在不利环境中,例如水池干涸,食料不足时,能形成保护性胞囊,当环境适宜时,胞囊外膜破裂,大变形虫便脱出活动。除大变形虫外,还有一些类型的变形虫与人关系密切,有的可直接危害动物和人,如痢疾形虫,寄生在人体肠内,可穿过肠壁引起赤痢,若钻入血管和淋巴管,则可旅行到肝、脑,在那里生殖发育,引起溃疡。急性患者如不及时医治,往往在十天左右可以致死。鲑裂殖变形虫能对经济鱼类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变形虫结构简单,容易培养,也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好材料。有孔虫 原生动物,肉足纲。多生活于海洋中,以底栖为主,仅几种漂浮于海水表面。很少生活于淡水,均以矽藻及其他单细胞生物为食。它们是极古老的动物,自寒武纪至今均有遗迹,而且数量很大。有孔虫死后,它的壳并不溶解,渐渐沉积海底成为软泥,经不断堆积,年久形成岩石,由于地壳变迁露出水面。据说,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就是由有孔虫化石为主体的石灰岩砌成。现在,海底约有35%是被有孔虫壳沉积的软泥所覆盖,地中海某海岸的沙中每克竟含5万个有孔虫的壳。有孔虫不仅化石多而且演变快,不同时期有不同有孔虫,因此可根据有孔虫的种类,来确定地层的地质代和沉积相,对油层的发现与开发有重要指导作用。利什曼虫 原生动物,鞭毛虫纲。一种身体微小的营寄生生活的鞭毛虫。因英国医师利什曼而得名。它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寄生虫。我国流行的是杜氏利什曼虫,是黑热病的病原体,故又称“黑热病原虫”,被列入我国五大寄考虫之一。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各省,特别是黄河故道。寄生于人体的利什曼虫,除杜氏利什曼虫外,还有热带利什曼虫、非洲利什曼虫,墨西哥利什曼虫,并有很多亚种。
肉足虫的培养方法
(5011Sarcodina)生活在土层和土表凋落物中,是土壤动物群落中的组成部份,对研究土壤生物区系和群落结构有一定意义。其主要特征是大膜薄,身体变形,难以制成永久性标本,分类鉴定主要依据活体观察.国内研究工作尚少。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提供的浙江夭目山土 教学中,经常需要肉足虫,如变形虫(Amoeba)等,但肉足虫受季节影响取材较困难,即使采到,种类和数量均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实验课需要。经多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现将培养过程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A、B、C液配制: A液:CaCl2·2H2O0.433g,KCl0.162g无菌水100ml B液:K2HPO40.512g无菌水100mlC液:MgSO4·7H2O0.28g无菌水100ml(2)培养基配制将lg莴苣叶粉末加A、B、C液各1ml,再加无菌水至1000ml,煮沸,过滤。再将所得滤液配成1.5%琼脂培养液,经高压灭菌后,分装到培养皿中(约1/3高度)。冷却用。(3)土壤样品采集取少许表层园土或林土,取土时需将大型动物及枯枝落叶除去,携回实验室备用。(4)接种①土壤浸出液制备:称2g土壤,加4ml无菌水振荡1min;静置;取浸出液即可。②将冷却好的培养基从中划线分成两部分。一半滴几滴土壤浸出液(互不联结),另一半撒上土壤样品少许,再滴入土壤浸出液使成一薄的水层。注意:水太多不利肉足虫生长。置于培养箱中于25℃恒温避光倒置培养。每隔一段时间,加数滴土壤浸出液,以防干燥。接种24h后,便有肉足虫长出。观察时可将培养皿直接置于显微镜下镜检,或在解剖镜下挑出虫体单独观察该法培养的肉足虫种类非常多。叶状、丝状、轴状伪足的都有。在培养后期,还有不少有壳的种类。一旦接种好后,只要维持培养皿内(实为琼脂表面)湿润,便可长期取用,十分方便。在此,特别推荐学生将培养皿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样可同时观察到许多形态各异、种类不同的肉足虫,且都处于活动状态。该法培养时,鞭毛虫和毛虫一般不长出,避免了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