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中16-24章中海水中的盐和纤毛虫有何作用?后生动物的起源进化

admin|
280

海底两万里中16-24章中海水中的盐和纤毛虫有何作用

盐和纤毛虫的作用就是导致海水的颜色像牛奶一样。16、第十六章:托里斯海峡潜艇经由地球上最危险的海峡——托里斯海峡前往印度洋,中途触礁搁浅。我束手无策,尼摩船长胸有成竹,说5日后,月圆之日,海水涨潮就会托起诺第留斯号。17、第十七章:陆上几日经艇长同意,我和两位同伴坐小艇上格波罗阿尔岛去。我们喝了椰汁,吃了面包树的果实,还有香蕉、菠萝和芒果等。我们收获满满的回到诺第留斯号。第二天,我们又上岛,康塞尔捉到一只被豆蔻汁给迷醉的极乐鸟(又叫太阳鸟)。我们又打死了一只野猪和几只袋鼠,吃着烤肉让我们很开心。18、第十八章:尼摩艇长的雷电土著的巴布亚人发现了我们,他们追赶到沙滩,后来还划来独木舟围住鹦鹉螺号,企图向我们发起进攻。尼摩船长一直很从容镇定。这期间,一个土著人用石头打碎了我们找到的珍稀的左旋贝,这让康塞尔很恼怒。尼摩艇长将电通到艇外壳上的铁扶手,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鹦鹉螺号被涨起来的海潮托起,离开了珊瑚石床, 时间正如艇长所预料的分毫不差。19、第十九章:强制睡眠潜艇在印度洋行驶。尼摩艇长对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进行测量,发现水下一千米以下的海水是恒温的。我们目睹了有趣的一幕:海面上磷光闪烁,把大海照得如同白昼,原来是一些小水母球发光造成的。有一天,尼摩艇长眺望远方,愤怒不安且忧虑,突然下令将我们关起来,并在食物中放了安眠药,强制我们睡眠。20、第二十章:珊瑚王国第二天,尼摩船长请求我为他的一名受伤的船员治疗,那名船员头盖骨完全被敲碎了,活不过两个小时,艇长带我们来到五彩缤纷的珊瑚王国,把这位因伤而死的船员安葬在珊瑚墓园里,为了脱离鲨鱼和人类的伤害。21、第二十一章:印度洋珊瑚墓地的感人一幕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原来尼摩船长在海底为自己准备好了墓地。鹦鹉螺号在印度洋穿行,我们看到了基灵岛,看到了“船蛸”,在孟加拉湾漂浮着无数的尸体,还看到了一望无垠的“牛奶海”,白色是因为水中有成千上万条细小发光纤毛虫。22、第二十二章:尼摩艇长的新建议艇长给我们介绍原始的采珠法,采珠人悲惨的生活,他们会视力衰退,眼部溃疡,身体多处创伤,更有甚者会在海底中风。他建议我们参观锡兰岛的采珠场。而尼摩船长也收藏了一颗价值200万法郎的珍珠。23、第二十三章: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艇长带我们观看一颗大如椰子核的珍珠。一个印度采珠人正辛苦地采珠,突然一头大鲨鱼向他发起进攻,艇长舍身相救,与巨鲨展开殊死搏斗。正当艇长危在旦夕时,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艇长把采珠人救到小船上,并赠送一袋小珍珠。24、第二十四章:红海鹦鹉螺号在红海上劈波斩浪,红海飓风肆虐,水下遍布暗礁。尼摩艇长跟我介绍红海得名的原因,那是一种俗名“三棱藻”的小胚芽,产生朱红色的胶粘质形成的。他发现了从红海通往地中海的地下通道“阿拉伯隧道”的经过。

后生动物的起源进化

所有的动物学家一致认为后生动物(即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但是由哪类单细胞动物进化以及通过什么形式进化,各家的意见并不一致。主要的看法有以下两种:(1)祖先后生动物来自一个多核的纤毛虫,以后每个核被一团原生质包围并分隔,形成多细胞动物。(2)后生动物来自群体的鞭毛虫,通过细胞的特化形成多细胞动物。 一、多核理论(syncytial theory) 该理论由Hadzi(1953)提出,并为Hanson(1977)所支持。他们认为多细胞动物的祖先是来源于多核的原纤毛虫,即后生动物的祖先在结构上是多核的,以后每个核获得一部分原生质及核膜而形成了多细胞的结构。由于许多纤毛虫的身体趋向于两侧对称,所以他们认为祖先后生动物是两侧对称的,由这种祖先再发展成无肠的扁虫,所以无肠的扁虫是现在生存的最原始的后生动物。事实上无肠类扁虫是与纤毛虫大小相似、两侧对称、具有纤毛、趋向于合胞状(即细胞间界限不清楚,细胞质中具有多核),这些特征似乎支持无肠扁虫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的学说。但无肠扁虫缺乏纤毛虫所特有的大核与小核的分化,所以他们也假定在多核的原纤毛虫类也是缺乏大核的,只是以后在进化过程中才发展起来大、小核的区别,并导致高等纤毛虫的出现。 关于多核理论,存在着许多反对意见,因为在任何动物类群的个体发育中,都没有出现过多核体分化成多细胞的现象。事实上无肠类的合胞化现象是在典型的胚胎细胞分裂之后出现的次生现象。况且,并不能用来解释纤毛虫祖先在后生动物中精子普遍具有鞭毛的现象。最重要的反对意见是不同意无肠目作为最原始的现存的后生动物,否则扁形动物的两侧对称变成了最原始的对称方式,而低等的后生动物如腔肠动物的辐射对称却是比两侧对称更进化的特征,这显然是不能解释腔肠动物的两胚层及其他原始性特征的。 二、群体理论(colonial theory) 该理论由德国科学家Haeckel(1874)最早提出,以后又被俄国的Metschnikoff(1887)所修正,是最经典及最流行的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他们认为后生动物是来自群体鞭毛虫,最初的祖先鞭毛虫动物可能像团藻一样是一个球形中空的具鞭毛的群体结构,它有了前、后轴,运动时前极向前。群体已有了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他们把这种祖先鞭毛虫称为囊胚虫(blastaea)。现存的后生动物个体发育中的囊胚期是囊胚虫在发育中的重现。按Haeckel的理论囊胚虫经过内陷法产生一个双层细胞的有机体,称原肠虫(gastraea)。现存的后生动物个体发育中的原肠胚期即原肠虫在发育中的重现。另外,Haeckel还注意到原肠虫与某些低等的后生动物如腔肠动物是有相似性的,如双层细胞结构,具有一囊状的消化腔,只有一个出、入口与外界相通等。Metschnikoff首先注意到腔肠动物中原始的种类原肠的形成不是经过内陷法,而是由移入法即囊胚期的细胞分裂后不断地移入囊胚腔,最后形成一实心的原肠胚。他修正了Haeckel的理论,认为囊胚虫可能经过细胞移入形成原肠虫。按照他的修正,近代群体理论的支持者们认为后生动物祖先曾经是卵圆形和放射对称的(图3-10),动物的外表细胞具鞭毛,鞭毛具有感觉与运动的功能。囊胚虫经过细胞分裂及移入囊胚腔,从而形成了内层细胞,内层的细胞团具有营养与繁殖的机能。动物没有口,食物可由外表的任何细胞吞入,并运送到内层细胞,这个假想的祖先动物非常相似于现存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planula),因此将它称为浮浪幼虫祖先(planuloid ancestor)。 现存的某些植鞭毛虫对后生动物祖先来自团藻样的鞭毛虫是最好的佐证,现存后生动物的精子普遍的具有鞭毛,也有利于鞭毛虫起源的学说。总之,一个可能的假设是:后生动物是由某些现已灭绝的、具有群体结构、自由游泳、辐射对称的浮浪幼虫状的祖先动物进化而来。从这个观点出发,原始的辐射对称的腔肠动物可能是直接由浮浪幼虫祖先进化而来,而两侧对称的扁形动物是以后经过了对称方式的改变,并形成了三胚层发展起来的。

纤毛虫的简介

纤毛虫(ciliate)具纤毛的单细胞生物,纤毛为用以行动和摄取食物的短小毛发状小器官。通常指纤毛亚门(Ciliophora)的原生动物,约有8000个现存种,纤毛通常呈行列状,可汇合成波动膜、小膜或棘毛。绝大多数纤毛虫具有一层柔软的表膜和近体表的伸缩泡。有些有丝泡、毒囊或菌囊等小器官,其功能尚不甚了解。虽然大部分纤毛虫营自由生活和水生生活,但有些种类如致痢疾的肠袋虫属(Balantidium)则是寄生的。还有许多种类是在无脊椎动物的鳃或外皮上营外共栖生活。有性现象包括接合(个体之间核的交换)和自体受精(在一个体内核的重建),无性生殖通常是出芽或横向的二分裂。纤毛虫滋养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 (50~200)µm×(20~80)µm,无色透明或呈淡绿灰色,外被表膜覆盖斜纵行的纤毛,包绕整个虫体。滋养体借助纤毛的行规则的摆动或旋转运动,易变形。在滋养体前端有一凹陷的胞口(cytostome),下接胞咽,借助胞口纤毛的摆动,将颗粒状食物如淀粉粒、细胞、细菌、油滴状物等送入胞咽。进入胞内颗粒形成食物泡,消化后残留物经胞肛(cytopyge)排出胞外。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大核一至几十个,控制代谢和发育功能;小核一至几百个,为接合所必需,但对於生存并不是必需的。这种遗传物质的分离与复杂的细胞质分化有密切关系。纤毛亚门可能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类群,仅有一纲——纤毛纲(Ciliatea),并以纤毛为依据分成四个亚纲︰全毛亚纲(Holotrichia)、缘毛亚纲、吸管亚纲和旋毛亚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