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时期有那些草食性恐龙中国又有哪些呢?恐龙的形状

admin|
186

侏罗纪时期有那些草食性恐龙中国又有哪些呢

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那么,你知道草食性恐龙有哪些吗?钉状龙你知道钉状龙这个名字是由谁命名的吗?没错就是由德国古生物学家埃德.亨尼希命名。钉状龙主要食用低矮的灌木植物,用四条又短又粗的小腿再者沉重的身躯行走。包头龙一听这名字,你是否觉得比较有趣呢?其实包头龙还被称为优头甲龙,它们是甲龙科下最巨大的恐龙之一。正如它们的名字一般,包头龙全身都披着重甲,真正的将整个头部包起来。而那些低矮的蕨类就成了它们的美食。牛角龙牛角龙是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草食性恐龙。这种家伙体型也大得吓人,有趣的是头部有色彩鲜艳的冠饰。它们用四条腿行走,主要食用低矮植物。弯龙在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期,生活着一种叫弯龙的草食性恐龙。它们的体形非常庞大,但头骨是比较小的,前肢短,后肢则长,适合四足行走。以生长在低处的植物为食。槽齿龙你知道第一个被描述的三叠纪的恐龙是哪一种吗?它就是槽齿龙。正如名字一般,槽齿龙的牙齿位于齿槽内部。一般身长1-2米,身高不到半米,体重约为30千克。马塔巴拉龙马塔巴拉龙是一种肌肉发达的植食性恐龙,体长比芙蓉龙要长,约9米,重3-4吨。它们在每年夏天会迁徙到南极地区去寻找丰富的食物。芙蓉龙在中国湖南省的桑植地区生活着一种叫芙蓉龙的恐龙,它们主要以树叶为食物。芙蓉龙身长3米左右,高约1米,体重1吨。属于中等大小的槽齿类恐龙,长有一张鹦鹉状的嘴巴。

恐龙的形状

我们所熟悉的恐龙,不是高大威武,就是奇型怪状。它们的种类很多,争奇斗胜。但是,早期的恐龙却不怎么像样。它们外型一般,个头也不大,很难把它们与后来出现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后代对上号,可见那时恐龙的分化还不十分明显。早期的恐龙是指三叠纪的恐龙,那时它们刚从槽齿龙类演化出来不久。由于时代久远而且恐龙初露头角,数量种类都十分有限,所以留下的遗骨也不多。在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均发现有早期的恐龙化石,虽然化石较少,但可从它们的遗骸上获得“管中突击豹”的印象。较有代表性的早期恐龙是发现于阿根廷北部安第斯山的“始盗龙”,是2.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的肉食恐龙。它体长1米,头骨长12厘米,活着时体重估计有10千克多。后肢很粗壮,前肢比较短小,用两足行走。始盗龙长有尖爪利齿,爪的形状如同鹰爪,一幅十足的“强盗嘴脸”。不过始盗龙的牙齿和骨骼都有较多的原始特征。在安第斯山还采得另一具保存完好的早期肉食恐龙的化石。它站立时高1.8米,估计活着的时候重110千克,具有粗大的前爪饿独特的、适于捕猎生活的颌骨及带锯齿的牙齿,能用后肢竖立行走或奔跑。它的化石“告诉”我们,它生活于三叠纪晚期。美国的亚利桑那化石。它身长2.5米,臀高不到1米,活着时体重约90千克,四肢行走,也能用后肢站立。它的颈和尾部较长,是吃植物的恐龙,估计它可能是后来那些身躯异常庞大的蜥脚类恐龙是祖先类型。生活于2.2亿年前。早期恐龙的化石告诉我们,恐龙的身躯是如何由小变大的;种类是如何由单一变多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早期的恐龙已获得了进步的走路姿势,即变“匍匐行”为“走”的姿势。它们能用后肢站立、行走或奔跑。而在那时,除恐龙外,还没有其他爬行类能做到这一点哩!现在一般人拿来形容长得很丑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