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龙和副栉龙的区别
冠龙和副栉龙的主要区别是,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冠龙
冠龙,又名盔龙、鸡冠龙、盔头龙或盔首龙,属鸟臀目、鸭嘴龙科、冠龙属。
2、副栉龙
副栉龙,又名副龙栉龙、似栉龙、拟栉龙、似棘龙、拟棘龙,属鸟臀目、鸭嘴龙科、副栉龙属。
二、形态特征不同
1、冠龙
曾经发现过盔龙表皮的化石,它的表皮长得非常凹凸不平。盔龙是种大型恐龙,长着像鸭子一样的脸。头顶上有个中空的冠子,雄性的头冠比雌性的大些。喙里一颗牙也没有,但嘴里有上百颗的牙齿。行走时用两条腿,前臂短一些。尾巴又长又胖。体重4吨,身长9到10米。2、副栉龙
副栉龙只发现过部分骨骸。沃克氏副栉龙的模式标本身长9.5公尺,头颅骨与冠饰长1.6公尺。小号手副栉龙模式标本的头颅骨与冠饰超过2公尺,显示它们比沃克氏副栉龙大。副栉龙重达2.5吨。从唯一发现的前肢显示,它们的前肢比其它鸭嘴龙科恐龙的前肢短,并拥有短而宽的肩胛骨。而股骨结实,沃克氏副栉龙模式标本的股骨长达103公分。副栉龙上臂与骨盆都很粗壮。
三、生活习性不同
1、冠龙
盔龙是一种鸭嘴类恐龙,它用没牙的喙嘴咬断细枝或树叶和松针,然后放入它后面成排的牙齿间。大约有一辆公共汽车长的盔龙,走路靠后腿。但当它进食时用较短的前腿支撑身体。它的脚趾上没有锋利的爪,所以它无法抵御肉食恐龙的袭击。
2、副栉龙
如同其它鸭嘴龙科恐龙,副栉龙是种大型、草食性恐龙,可采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复杂的头颅骨容许类似咀嚼的磨碎运动。副栉龙的牙齿是不断地生长、取代,它们有数百颗牙齿,只有少量牙齿是一直在使用的。副栉龙使用它的喙状嘴来切割植物,并送入颚部两旁的颊部。它们的进食范围约为离地面4公尺以上的范围。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冠龙、百度百科-副栉龙
鸭嘴龙和副栉龙有什么区别
一、分布区域不同
1、鸭嘴龙:分布于北美、北极、中国。
2、副栉龙:分布于副栉龙的化石发现于亚伯达省、新墨西哥州、犹他州。
二、形态特征不同
1、鸭嘴龙:它们的腿部有三根趾头,后腿长而有力,前腿则较小且无力。鸭嘴龙许多种类的最大特征就是头上密布的冠饰。鸭嘴龙的吻部由于前上颌骨和前齿骨的延伸和横向扩展,构成了宽阔的鸭状吻端,故名。
2、副栉龙:它们的前肢比其它鸭嘴龙科恐龙的前肢短,并拥有短而宽的肩胛骨。而股骨结实,沃克氏副栉龙模式标本的股骨长达103公分。副栉龙上臂与骨盆都很粗壮。
三、生活习性不同
1、鸭嘴龙:虽然它可能四足而行,大部份古生物学家相信所有的鸭嘴龙是以二足行走,使身体保持平行姿态,而尾部向后保持平衡。没有人再相信鸭嘴龙在水中生存,虽然有可能躲避霸王龙的攻击,但它偶尔快速的游行逃脱。鸭嘴龙体型较爱德蒙脱龙稍小。鸭嘴龙主要以柔软植物、藻类或软体动物为食。
2、副栉龙:副栉龙的前肢十分健壮,既可以在行走的时候用来支撑身体,又可以用来游泳和涉水。它们以植物为食,在进食的过程中,副栉龙会利用非常敏锐的感觉保持的警惕性,一旦发现敌害靠近,它们就会迅速地逃离。
副栉龙灰暗的皮肤也是躲避肉食性恐龙袭击的有效工具。当它们置身于暗夜或丛林中,就像变色龙一样,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很难被掠食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