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属于两栖类还是爬行类动物最大能长多大
娃娃鱼是两栖动物。湖南省曾捕获最大的个体,体长2米,重101.5公斤。全世界有三种,分布在我国、日本、美国。一般分布于有一定海拔高度,森林覆盖面积较大,水质清澈,水温较低的山区溪流中,它性喜孤独,常独居一洞,惧光喜暗,昼伏夜出。它是肉食性动物园。幼时以水蜈蚣、水栖昆虫及小虾蟹为食。大后主食蛙、鱼、虾、蟹、鸟、鼠、蛇、等。
大鲵是什么动物呀
大鲵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
大鲵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
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
习性
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其洞口不大,进出一个口;洞的深浅不一,洞内宽敞平坦。白天常卧于洞穴内,很少外出活动,夏秋季节,也有白天上岸觅食或晒太阳的习性。大鲵一般夜出晨归,常住一个洞穴。捕食主要在夜间进行,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可猎动物经过,突然张嘴捕食。
大鲵适宜栖息于水温3~23℃的水中,个体大的多生活于深水处,中小型个体多在浅水处。成鲵多数单栖活动,幼鲵常集群在乱石缝中,其生活最适水温为10~20℃。大鲵常将头部伸到水面进行呼吸,皮肤也是它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在含氧量较高的水中,大鲵可较长时间伏于水底不浮出水面呼吸。在人工饲养情况下,每6~30分钟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一次,吸气约几秒至数10秒。
小小的牙齿又尖又密,咬肌发达,猎物一旦被咬住很难逃脱。但它们不能咀嚼,只会将猎物囫囵吞下。体表光滑、满布黏液的身体,当遇到危险时会放出奇特的气味,令敌人知臭而退。
娃娃鱼的种类
娃娃鱼
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分类学中属脊索动物门,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Vrodtl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隐鳃鲵科包括2属3种:大鲵属(Andrias)和隐腮鲵属(Cryptobranchus),大鲵属在日本有日本大鲵(Andrias japonicas,又名大山椒鱼),中国有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而隐鳃鲵属则分布于北美的美国隐鳃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niesis),俗称Hellbender。 一、中国娃娃鱼 我国娃娃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重庆等省市居多。3种大鲵的个体属中国娃娃鱼最大,体长可达1.8米,重100千克之上;娃娃鱼起源于3.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素有“活化石”之称,是目前所知两栖类种个体最大的动物,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营养、食用及药用等价值。 二、日本娃娃鱼 日本娃娃鱼主要分布在本州到岐阜西部,四国和九州的局部地区的山区河流中。体型大,全长一般为60厘米左右,体长可达1.5米,重45千克;身体的北面通常为灰褐色,大都有花斑,眼很小;口裂大;背面有很多疣粒、躯干部长筒形,两侧又很厚的皮肤褶;四肢肥厚而短,扁平状;尾部短。生活在河流的上游及水质清澈的山溪中。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下旬为产卵季节,一般一尾成熟的日本雌鲵产卵有400~500粒。卵呈黄色,直径在5毫米。据报道,日本已经取得了日本大鲵人工繁殖和仿生态繁殖的成功。 三、美国娃娃鱼 美国娃娃鱼主要分布于美国东部在纽约到密西西比一带,往西抵达密苏里州、阿帕拉契山脉以及欧扎克山脉的溪流中。美国娃娃鱼个体最小,体长最大为0.74米,重1.8~2.3千克。构造与日本娃娃鱼、中国娃娃鱼相似,外形主要区别在于它有一对或者左侧有一个鳃裂,身体背面为褐色或灰色,其上有许多暗色斑纹,腹面颜色较浅,头部大而扁平。摄食河蟹、鱼类等动物性饵料,产卵季节为9月份左右,一般一尾成熟的雌娃娃鱼产卵有300粒左右。目前没有关于美国娃娃鱼人工繁殖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