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蚤怎么自然生出来?水蚤的身体分部

admin|
339

水蚤怎么自然生出来

1、培养容器:用一个直径半米的水缸就可以,还可以用大一点的水盆。如果有现成的水塘也比较完美了。水深不要太深,半米深的水就算是比较深了,水质是比较浑浊的。

2、光照:鱼虫对光照的要求比较多,把它们放在阳光下就可以了,不过太阳很厉害,水温太高就要适当的加入冷水或者放在阴凉的地方了。

3、饲料:鱼虫主要是滤食水中的有机物,比如面粉溶液,牛奶。喂食不要太多,只要水量足够它们一般饿不死。但是如果加入的有机物太多,水质就会变坏。

4、换水:如果容器容量大,不换水也可以,只要在水分蒸发过多的时候加水就可以。换水不要太多,可以用丝袜封住吸管的口,然后吸掉一部分水。

5、喂食:鱼虫培养到比较多的时候,就要把他们捞出来喂鱼了。一次捞鱼虫不能太多,否则鱼虫生长的就比较慢了。鱼虫不要捞超过三分之二,保持在这个量一下就可以。

6、鱼虫的清洗:如果直接将捞出来的鱼虫喂鱼,可能会污染鱼缸里的水,可以先清洗鱼虫,方法就是将鱼虫装在丝袜里,然后用自来水冲洗。

水蚤生长环境

1、水蚤生长于稻田或荷花田积水处,上有叶子挡住阳光直射,避免水温升高,且水经过沉淀澄清适合水蚤生长。

2、阳光又能转化有机质成为水蚤的食物,并净化水质,时有微风吹动,水面不会积一层隔绝空氧的膜,有助水蚤呼吸。

3、鱼虫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肥水中,水深一般在0.5米左右。每年的春末秋初,是水蚤大量繁殖季节,鱼虫浮游于水面,常使水面呈棕红色,人们很容易发现。

水蚤的身体分部

解(1)河蚌身体柔软,有贝壳属于软体动物;水蚤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生物富集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的现象.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关系可以表示(3)根据题意知,C→B是一条食物链,C→E→B又是一条食物链,C→E→D→A是一条食物链,所以共3条食物链,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根据食物链可知河蚌和水蚤属第二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鲇鱼体重每增加1千克消耗小球藻多少,按鲇鱼位于第四营养级计算:1÷20%÷20%÷20%=125千克.(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流入河中.引起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繁殖,在短期内该生态系统的水蚤、河蚌的食物丰富,数量增加;当小球藻爆发性繁殖时,不仅会导致其他生物的死亡,也会有大量的小球藻死亡.这些死亡的生物在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导致更多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小球藻的营养级别最低,含毒素最少,而鲇鱼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含毒素最多.某些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如甲基汞在生物体内很难被分解,也很难被排除只能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进行生物富集,最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6)为了减少废电池中汞的危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使用含汞的电池;对于废旧电池,要做好分类回收处理等.故答案为:(1)软体;软体物和节肢动物;(2)(3)3;河蚌和水蚤;125;(4)细菌、真菌(分解者);(5)生物富集;小球藻和鲇鱼;(6)为了减少废电池中汞的危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使用含汞的电池;对于废旧电池,要做好分类回收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