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虫豸常识普及(五)——蜻蜓(豸是什么虫)

admin|
243

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虫豸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量,网状翅脉极为明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翔时捕获害虫。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顶用曲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初蜕皮成仙为成虫。稚虫在水中能够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翔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虫豸,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实为益虫。蜻蜓的已知品种超越5,000种。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虫豸。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门,有三个单眼,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构成,它们的目力极好,并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没必要转头。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面前挪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响,颠末加工就能确定出目的物体的运动速度。那使得它们成为虫豸界的捕虫高手。其咀嚼式口器兴旺,强大有力。

蜻蜓属于不完全反常虫豸,稚虫水虿生活在水中,在水顶用曲肠气管鳃呼吸,用极兴旺的脸盖捕食,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初蜕皮成仙为成虫。稚虫在水中能够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无论成虫仍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翔。

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散布于浙江、四川、贵州等省;长痣绿蜓散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市自治区有散布;玉带蜻仅产于中国,次要散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自治区。

许多蜻蜓科拥有与学名相关的描述性俗名,包罗鹰眼(Aeshnidae科)、瓣尾(Petaluridae科)、棍尾(Gomphidae科)等例子.其他与分类学和事实无关的浩瀚名称传统上不断用于蜻蜓,例如叮马蜻蜓。在美国南方,蜻蜓亦称为「蛇医」,因为人们迷信,蜻蜓能让生病的蛇恢复安康。「魔鬼补衣针」一词源自蜻蜓会缝住儿童眼睛、耳朵、嘴巴的迷信——出格是行为不检的儿童。事实上,蜻蜓对人是没有危害的。

药用:蜻蜓性微寒,无毒。能强阴,行精,亦可壮阳暖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