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苏军如何在这种毫无胜算的作战中保持军队的士气,德军官兵总是将那些装甲兵塞在队列的最里面以避免被苏军士兵所发现,主要是因为一战德军的士气逐渐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侵袭,二战后期德军的士气和纪律要明显好于一战后期,在路上苏军士兵特别喜欢抢德军装甲兵的黑色制服,他也认为二战德军的军纪要明显好于一战德军,那么在战役中该怎样保证军队的士气呢苏联将1941年6月22日到1942年11月1日之间的苏德战争称为“战争第一阶段”,二战时期的德国军纪如何二战时德国国防军的军纪还是非常良好的。
二战时期的德国军纪如何
二战时德国国防军的军纪还是非常良好的,比一战德军要好,尤其是在战争后期,二战后期德军的士气和纪律要明显好于一战后期。主要是因为一战德军的士气逐渐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侵袭,人们认为他们是在为皇帝充当炮灰。而二战的德国国防军则受到纳粹党宣传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士兵对希特勒充满崇拜,即便在1944年那种困境中仍旧保持着必胜的信念。
曾经担任德军第84军军长的埃菲尔特曾经谈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德军步兵从1914-1918年时一样优秀,炮兵比那时更强,武器更为先进,战术也大有长进。但在一战的最后两年,倾向和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在部队中传播,影响了士气。在这次战争中,纳粹主义则反之,它能提升士气。”曾任德军总参军训部主任的勒里希特也提出了与上述相同的观点,他也认为二战德军的军纪要明显好于一战德军。
能够证明德军军纪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即使在1945年德军正式投降后,绝大部分的德军也都没有就此解散,而是仍旧作为一个集体而存在,士兵仍旧继续听从军官的指挥,官兵之间仍旧互相帮助,一起面对即将的战俘生活。在路上苏军士兵特别喜欢抢德军装甲兵的黑色制服,为了保护那些装甲兵免于衣服被抢,德军官兵总是将那些装甲兵塞在队列的最里面以避免被苏军士兵所发现。即使德国已经战败,德军已经缴械投降,但是军人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思想仍旧深深的根治在官兵的心里,由此可见德军的军纪情况。
正如电影《兄弟连》中的一个片段,那些被俘虏的德军士兵仍旧迈着整齐的步伐以行军队列行进,在他们眼中看不到俘虏一般有的颓丧,他们仍旧充满纪律性,仿佛仍旧是一支军队,只是没有了武器而已。
苏军在战争初期几乎是毫无胜算的,那么在战役中该怎样保证军队的士气呢
苏联将1941年6月22日到1942年11月1日之间的苏德战争称为“战争第一阶段”,苏军在这一阶段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在这一阶段,苏军的总损失达到了1100万人,其中永久性损失为640万人,比例超过50%。而在战争初期这一比例高达75%,这意味着每100名苏军士兵,就有75名阵亡或因伤死亡或失踪或被俘,极高的伤亡率表明苏军在这一时期的作战与其说是残酷,更加确切的说是绝望,这便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苏军如何在这种毫无胜算的作战中保持军队的士气。
苏军采用了一些积极的奖励措施,例如勋章、晋升为近卫军士兵、额外的伏特加配给甚至是罕见的短期休假,不过这些措施的诱惑力非常有限,远不如进行政治教育和宣传以培养红军官兵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有效。不过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苏军所设立的钢铁般的纪律,士兵往往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英勇的战死,要么被自己人枪毙,而后者还要连累自己的家人和亲戚。
为了阻止军队中的怯战和逃兵行为,红军大量使用死刑作为惩罚手段,在战斗中连级指挥员即可行下令执行死刑。集团军和方面军层级都设有惩戒单位,前者一般为5到10个连,而后者为3个营。这些单位将执行最危险的作战任务,生还的人有望能回到常规部队服役。1942年苏军正式设立了执法队,他们的任务是向未经批准擅自撤退的部队开枪射击,而且还负责在后方搜寻逃兵等各种违纪者。
不只是对于普通的士兵,对于各级指挥员同样如此,那些对失败负有责任的指挥员,除了一般的降级惩罚外,严重的还会被送到惩戒单位了此一生,特别严重的将会被判决死刑。例如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以及他的参谋长和几名下属便是因在1941年7月的作战失利而被枪决。正是这种钢铁般的纪律让苏联红军承受住了德军猛烈的打击,保证了军队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