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的生活习性?非洲草原象

admin|
134

非洲象的生活习性

非洲象结成大小不一的群,一般20-30只。象群包括一只成年雄象、数只较年轻的雄象,一些雌象及幼象。老年雄象单独生活。非洲象很聪明,不难驯顺,但很少象亚洲象那样为人役用。余辉下的非洲象群喜欢群居,每群都由雌兽统帅,成员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后代,雄兽在群体中没有位置,长到15岁时就必须离开群体,只有在交配期间才偶而回到群体中。群体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行动时要按照地位高低排序,无论吃喝、交配和走路都秩序井然,群体中的成员之间通常都十分和平、友好。它的步子迈得很大,每一步都尽量高高地弯起腿,跨得远一点,很适于膛过泥地。为了采食,一年要走16000公里,迁徙的路线往往还要穿过溪流、湖泊、沼泽等,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极有耐性的漫长的寻食旅行。茂密的森林也不会使象群失散、迷路,因为每个群体都有自己联络的声音和气味,无论走出多远,都可以找到家族的去向。它依靠额上的一个能震颤的部位发出声音信号,频率大多在低频的14—24赫兹之间,人耳不能听到,但也包含一些人耳可闻的谐波。非洲象在草原上所向无敌,但大多用温和的方式与其他动物竞争。只有在愤怒或恐惧的时候,才有可能伤害其他动物,此时就是身强力壮的犀牛也要退避三舍。虽然非洲象的成体不惧怕任何动物的进攻威胁,但幼仔却无力抵挡狮、鬣狗、野狗以及秃鹫之类的袭击,所以在休息时群体常常站成一圈,保持警惕,以便进行防御和自卫,而雌兽即使感觉到一点危险,也会用长鼻子来提醒幼仔。在群体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迁移时,幼仔必须紧紧地跟上,不过雌兽也会不离左右地进行保护,随时击退企图进犯的食肉动物。极少有人能找到野生非洲象自然死亡后的残骸,尤其是堆放象牙的地方。因为一只非洲象死亡后,家族的成员们会感到非常悲哀,在环绕着它们同类的骨架静默一段时间之后,便把残骸分解,一一取走,将象牙和每块骨头在密林中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方分散藏好。而草原象主要依靠大草原的水源和植被生存。大象吃掉的80%的食物都会作为肥料回到土地,这就突出了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非洲象的腿非常粗壮有力,所以大多站着睡觉,睡眠的时候新陈代谢水平大约会降低5%左右。一天中大约有16个小时用来吃青草、树叶、嫩枝、野果等植物性食物,主要种类有阿拉伯橡胶树、棕榈树等,每只每天进食约180—270千克。它的嘴里有4颗结实的牙齿用来咀嚼,对付树枝上的刺儿也有自己特殊的办法。它毁坏了不少草场和非洲象树木,但同时却建起了更多的草场和森林,吃掉生长茂盛的野草有利于新草的长出,不消化的树籽则被带到其他地方,使森林又在别处生长起来,因此非洲象可以称得上平原的农夫。非洲象十分耐热、耐晒,但水是必需的,每只平均一天大约要喝上100公升。在干旱的季节,它能以其敏锐的嗅觉测知地下水所在的位置,或者汇集成数百头的大群一起迁移到水草丰富的地区生活。它甚至能够发现猴面包树里的树汁可以饮用,每到干旱季节就从猴面包树里取水喝,并且还在猴面包树的木头里找到了所需要的矿物质。在水塘边,它每次将大约9公升水吸入到长鼻子中,然后浇到嘴里,喝完了之后就进行洗澡和玩耍,然后再将身上涂抹上一层泥盖住灰色的皮肤,或在泥地里打滚,这样不仅有益于健康,还形成一层保护层,可以防止扁虱、跳蚤或其他寄生虫的侵袭。此外,它的背上还时常栖息着一些喜欢食虫的小鸟,专门为其捉拿寄生虫。非洲象母象10至11岁可交配,雄性则在10至20岁之间。母象大约每四年才有几天的发情期。象的怀孕期长达2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重达100-120kg,哺乳期2至3年。母象会终身留在出生的象群,公象则在12岁左右被逐出象群,和其他被逐公象结群。平均寿命可长达70年。雌性大象的生殖能力可以维持到55-60岁。非洲象没有固定的发情季节,常年均可交配繁殖,雌兽的怀孕期略长于亚洲象,是哺乳动物中孕期最长的动物。

非洲草原象

象是目前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Proboscidea)就是象类,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非洲象属和亚洲象属,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亚洲象只有一种(也叫印度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象的妊娠期为10-1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据报道1974年在安哥拉猎杀的最大的象有13.5吨重。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象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尾巴不长,顶端有毛刷。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亚洲象属只有一种,也叫印度象,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鼻端有一个指状突起,雌象没有象牙,即使是雄象也有一半没有象牙或象牙很小,耳朵比较小、圆,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共有19对肋骨(其中苏门答腊亚种有20对),头骨有两个突起,背拱起。性情温和,比较容易驯服。非洲象有两种,最常见的是普通非洲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耳大下部尖,不论雌雄都有长而弯的象牙,前足有4趾,后足有3趾,共有21对肋骨,背部平,长达6-7.3米,高达3-4米,重达10吨。性较凶猛,尤其是孤独的雄象更为凶猛,不易驯服。另一种非洲象是濒临灭绝的森林象,个较小,一般不超过2.5米高,耳圆,下颌骨长而窄,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和亚洲象相同,象牙小而直,质地更硬。最近根据基因分析证实和普通非洲象不是同一种。此外还有几个亚种,马来西亚有一种亚洲象亚种——侏儒象,个头更小。纳米比亚有一种非洲象亚种——沙漠象,足下肉垫变大,更适应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在古代尚有体形更大的长毛象——猛犸象,现在已经灭绝,不过经常在北方西伯利亚的冻土地带出土尚冻结的猛犸尸体。由于象牙可以制造珍贵的工艺品,象经常遭到偷猎者的袭击,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因此非常容易灭绝。目前各国为保护象已经禁止象牙交易。中国的法律也已经规定禁止象牙交易和继续生产象牙制品。亚洲象在南亚国家经常被驯服用来役使,在交通不便的森林地带搬运木材等。古代也训练作为战象,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进攻印度时就是被他们从没有见过的战象击败了。后来迦太基的汉尼拔将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罗马时也使用了战象。汉尼拔使用的象可能是现在已经灭绝了的北非种象。象在古代中国多是南方邻国进贡的礼品,皇家多驯养象用来在典礼时显示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