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都有哪些症状
一、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可与疟疾、伤寒、副伤寒、败血症、肝脓肿、结核性腹膜炎等发热性疾病相混淆,需注意鉴别。⑴疟疾:急性血吸虫病的间歇性发热及大量出汗,酷似疟疾。但大多数疟疾患者有寒战,而急性血吸虫病仅有畏寒,极少数有寒战;疟疾的间歇型发热可每日发作,亦可隔日发作,而急性血吸虫病的间歇发热是每日发作;其肝肿大较疟疾明显。疟疾的白细胞计数往往正常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增高,而急性血吸虫病的白细胞计数往往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疟疾可在血片中找到疟原虫等。⑵伤寒、副伤寒:严重的急性血吸虫病可出现显著中毒症状,如弛张型或持续型高热,显著衰弱,胃纳减退,腹胀,腹泻或伴有神志淡漠及精神异常等,临床表现类似伤寒。但伤寒患者的特点为白细胞计数减少,或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减低或降至零。肥达反应在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亦可出现阳性,但如病程中凝集价持续增高,则伤寒的可能性较大。⑶肝脓肿:急性血吸虫病常有肝脏肿大,肝区压痛、发热、下痢史等症状,这些症状也是肝脓肿的常见症状。但是肝脓肿患者常有肝区疼痛,压痛极为显著,且较局限,而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肝区疼痛较少,压痛亦较轻,没有明显的压痛点。肝脓肿患者在X线透视下,常见到右侧横膈抬高,表面不整齐以及运动障碍等现象,而急性血吸虫病横膈的位置,形态及运动均正常。超声检查,肝区探查可见到液平段,急性血吸虫病则见到中小波或微波。⑷败血症:急性血吸虫病往往伴有弛张热,白细胞增高及全身中毒症状,易与败血症相混淆。但败血症以嗜中性粒细胞增高及全身关节酸痛为其特征,且常伴有皮疹,皮下脓肿、肺炎、胸膜炎、胆道炎症或泌尿道感染等,血培养常可出现阳性。⑸结核病:急性血吸虫病伴有腹膜刺激症状者,其腹部症状如腹痛、腹泻、腹肌阻力增加,腹部压痛,甚至出现腹水等,均类似结核性腹膜炎。但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本人或家族中常有结核史。肺部X线透视或摄片常可见到肺部结核病灶,血液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增高,嗜酸性粒细胞亦不增多。急性血吸虫病有弥漫性肺部病变者,其症状如咳嗽、气急及盗汗等与肺结核相似。但肺X线摄片病变视急性期不同阶段而异,以中下肺野为主。肺门边缘模糊,肺纹理增多,粗糙紊乱,伸展至肺外侧,其病变持续3~6个月可消失,如通过有效抗血吸虫治疗消失过程加快。二慢性血吸虫病:需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结肠癌等相鉴别。⑴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及肠结核:慢性痢疾或肠炎可凭粪便培养检得痢疾杆菌,其他致病菌或阿米巴原虫而确诊。肠结核多继发于肺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因此常伴有发热等毒性症状,胃肠道钡餐或内镜检查均有助于诊断。⑵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大多有食欲减退、肝区胀痛、明显乏力等表现,转氨酶常反复增高,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大多数无明显症状,食欲、肝功能无明显减退,转氨酶在正常范围,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查,尤以IgM(抗HBeIgM)的检测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日本血吸虫的卵孵化成幼虫是在哪里完成的
血吸虫病属于体表传染病,是由病原体通过皮肤浸入人体后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由于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血吸虫卵随人粪落入水后,经过一定时间,虫卵孵出毛蚴,毛蚴可以运动,当遇到水中一种叫“钉螺”的螺蛳后,毛蚴即从其向外伸出的软体部分钻入,并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为大量尾蚴.成熟尾蚴并不久留在钉螺体内,但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从螺体逸出,当钉螺在水中或在有水珠的植物茎叶上爬行时,尾蚴便离开螺体进入水中,此时,如果人下水(如在湖区捕鱼、打湖草、抗洪、救灾等)或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就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血吸虫尾蚴主要经皮肤侵入人体.可见B错误,应该是幼虫在钉螺内繁殖,并进一步发育.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