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门溪龙生活在哪个时期
马门溪龙生活在【晚侏罗世】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在合川区太和镇古楼山发现化石(今太和镇石岭村),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马门溪新种,命名“合川马门溪龙”。此属动物全长52米,体躯高将近14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肋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12个)、荐椎(4个)及尾椎 (35个)相对较少。食性 :植食马门溪龙(赵闯 绘)生存时代:晚侏罗世分布中国蒙古释义:马门溪龙意为在马门溪发现的恐龙。分类:在1972年杨钟健与赵喜进的马门溪龙研究中,曾提到了马门溪龙科(Mamenchisauridae)。而在2002年,Wilson建立了峨嵋龙科(Omeisauridae)来取代马门溪龙科,并包含峨嵋龙与马门溪龙两属。 天敌:永川龙和马门溪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它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全长约10米,站立时高4米。它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程三角形,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匕首。它的脖子很柔软,但尾巴很马门溪龙化石长,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奔跑时,翘起的尾巴可作为平衡器用。其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也生有三趾。永川龙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像今天的大象。 名字来历:马鸣溪是中国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的一个地名。1952年,那个地方正在修筑公路,工人们开凿岩石时, 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后来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他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鸣溪龙。但由于考古学家的陕西口音,把“马鸣溪龙”读成“马门溪龙”。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过程中开山筑路时发现的,按照双名法规定, 又以建设给它取了个种名,所以叫建设马门溪龙。
合川马门溪龙是东方巨龙还是世界巨龙
是东方巨龙 它的体形十分高大而雄伟,从头顶到尾尖全长达22米,身高为3.5米,估计它活着的时候体重可达26吨。合川马门溪龙的最大特点就是颈部特别长,达9米,是现生的长颈鹿的颈部长度的3倍!现生的哺乳动物,包括长颈鹿在内,都仅有7个颈椎,而马门溪龙却有19个颈椎,而与其同属蜥脚类的梁龙仅有十五个颈椎,难免会相形见绌。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人们发现的颈部最长的蜥脚类恐龙。如果它在地上行走时把脖子伸直,能轻而易举地把头伸进普通三层楼房的窗户。因此,当它用后腿站立时,可以够到高处的食物。它的颈部还特别生有肋骨,称为颈肋,也特别长,最长的可达3米,能与后面的第三个脊椎相连。这些颈肋互相连结,增强了颈部的力量,但颈部显得十分僵硬,连转动一下也很费力。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蜥脚类恐龙都生活在不大深的湖泊中,以逃避肉食性恐龙的袭击。但是近年来,国外专家经过深入的研究后,认为蜥脚类恐龙跟大象一样,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这主要是根据对蜥脚类恐龙骨胳的力学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例如它们的肩带(包括肩胛骨和乌喙骨)发育很完全,上臂的肱骨挺直而有力,关节面粗壮,两者通过附着的肌肉而相互关联。这种肱骨与肩带的关联方式正是陆生哺乳动物的特征,而发达的肩带是陆生脊推动物的标志。这种肩带不但能有效地连结前肢与躯干,而且能减少前肢落地时的震动。蜥脚类恐龙的腰带(即骨盆)比较牢固,它们的股骨(大腿骨)与胫骨、腓骨的关节也类似陆生动物。马门溪龙等蜥脚类恐龙都用四足行走,它们的跖骨与趾骨粗短,脚部骨胳的组合与构造也适应在陆地生活,而不适合水中生活,所以过去说蜥脚类恐龙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是不恰当的。 马门溪龙是陆生动物。它生活的四川盆地,当时气候较为温暖,曾生长着大量的蕨类植物以及松柏类、银杏类等裸子植物。马门溪龙成群结队地漫游在这绿色世界中,用钉状的小牙咀嚼植物为生,尽情享用着大自然赐予的美味。还有的科学家人为,它也可能用牙齿咬破湖边淤泥中的蛤蜊,以其鲜美的嫩肉为食。当它们遇到肉食性恐龙的袭击时,便群起而攻之,纷纷用尾巴上的尾锤来打击敌害。这种用尾锤来自卫的方式,也可以说是它们在陆上生活的又一例证。有人估计,在交配季节这个尾锤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帮助雄性在争夺雌性的战斗中抽打竞争者。 由于过去没有发现过以原始状态保存的马门溪龙的脚部化石,所以人们以为它的脚为五趾叉开的样子,呈扇面形。直到近几年,我国科学家找到了以原始状态保存的马门溪龙脚化石。根据这一发现,人们才明白马门溪龙等蜥脚类恐龙的脚果然与大象一样,跖骨呈垂直状,趾骨粗短,完全是适合陆地生活的形状。 目前这条合川马门溪龙的骨架标本就陈列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内。我国的许多自然博物馆内也都有它的复制品。它站在博物馆里的样子很像是一座拱起的桥梁,四条柱子一样的巨腿则像四个桥墩,而长长的颈部和尾部就像桥墩上面的引桥。产于重庆市的合川马门溪龙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属于大型蜥脚类恐龙,体长22米,肩高3.5米,头小,颈长达9米,颈几乎占了体长的一半。合川马门溪龙是中国恐龙群中最闪亮耀眼的明星,它所挖掘出土的是上沙仙庙组地层,原来堆积在河流的紫红色砂岩、泥岩。这条巨龙出土时除了脑袋和前肢外,完整保存硕长的颈子有17到19节的颈椎,它利用长颈采食树稍顶端的枝叶,就像长颈鹿一般。在颈椎下方具有显着的柱状突出,彼此交缠叠置增加颈子的稳固,免于折损。颈椎与背脊椎都具有后凹型椎体。而椎骨是由四到六块椎体构成,神经棘愈合在一起。尾椎的前16节椎体是前凹型,神经棘低平,并且尾椎前后分叉。杨锺健建成一个马门溪龙科,杨锺健认为它与梁龙科有亲缘关系。但是,最近由重庆博物馆在raxian发掘一具合川马门溪龙部份骨架与一个极为完整的头骨。与庞大身躯相比,这个头骨极小;有趣的是它的齿列不像梁龙类铅笔状的牙齿而是呈勺状的。所以,马门溪龙属于盘足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