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说聂士成是当时的最强战力呢,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聂士成部是当时清军参战的最强战力吗这个说法准确吗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的,东南互保签约图东南互保与列强的协议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袁世凯、聂士成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最高,聂士成保护铁路、义和团破坏铁路,说到聂士成,以至于西方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剿灭义和团,义和团又抓了聂士成的一家老小。
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聂士成部是当时清军参战的最强战力吗这个说法准确吗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的。当时参战的各部,只有聂士成部打的有点模样,剩下的几乎是不堪一击。包括义和团。
为了深层次的回答这个问题,我查看了很多资料。说到聂士成,就不得不说一下淮军。大家都知道淮军是李鸿章的家底。甲午战争的时候,淮军基本上被打残,李鸿章也丢了实权。聂士成就是淮军有名的将领。后来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荣禄参观后觉得可以大力推广,建立新军。名字也很有意思,叫做武卫军。
当时清廷建立新军的做法也可以理解,毕竟甲午以后,中国北方的军队基本打光,不建立新军,京畿重地谁来守卫?而且,清政府也意识到,打不过洋人不光是因为武器不够先进,更多的是因为军队的管理、战法。
好了,说的有点远。继续武卫军的话题。当时,的武卫军有五支。
战力最高的,就是袁世凯在小店的那批兵。武卫右军,德系装备,西法操练!
战力次高的,是咱们今天主要讲的聂士成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淮军残部,名字叫武卫前军,当时驻扎在芦台、开平。
剩下的三支分别是董福祥的甘军—武卫后军驻扎蓟县,宋庆的豫军—武卫后军驻扎山海关以及荣禄的武卫中军,驻扎在南苑。
整体上来说,袁世凯、聂士成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最高,装备最好,战法最新。荣禄的中军,大部分都是八旗子弟,上了战场属于白给流。
大家注意,这五支部队,是当时清政府可以拿出来抗击八国联军的所有家底了。战斗的结果,除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没有参战后一家独大意外。剩下那四支全部打残。
先说句题外话,袁世凯为什么没参战呢,他的新军被调到山东镇压义和团了,而且后来开打之后,鸡贼的老袁又跟着一块搞什么东南互保。这样袁世凯的新军作为当时大清的最强战力,压根就没参战。战后其他的四支全部打残,他一家独大。。。后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那么为什么说聂士成是当时的最强战力呢。因为聂士成是当时唯一一支和洋人正面硬碰硬的军队。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大沽炮台失守,天津北上联军与聂士成部在天津交火。五月二十五日,朝廷对列强宣战,令聂士成率部保卫天津,收复大沽炮台,阻止八国联军北上。六月,聂士成率所部守卫天津杨村一带,与义和团一起阻击欲入京拯救使馆区的八国联军先遣队,清军与联军互有死伤,而义和团则被聂士成派上前线,遭联军机枪扫射,撤回时又遭聂军机枪扫射,死伤惨重。由于京津铁路已被义和团破坏、八国联军先遣队不擅陆战、聂军装备精良(配有德制重机枪),联军无法前进只能后撤,清廷称此役为廊坊大捷。但裕禄将之归功并大赏于义和团,而聂军则分文无赏。
这里我要说一下,聂士成和义和团本身就有梁子。义和团大家都知道,基本上就是那个时候打砸抢的代名词,聂士成保护铁路、义和团破坏铁路。所以这也为后来聂士成腹背受敌埋下了伏笔。
而后,从六月下旬一直到七月初,聂士成先是奉命攻打天津租界十余次,差点攻下。当时西方军队称聂军是中国最强悍的军队。义和团就不用说啦,打砸抢嘛。聂士成派兵镇压,杀了不少人。当然,义和团除了打砸抢背后告状也是一把好手,不让我打砸抢,我就说你卖国通敌。反正,弄的聂士成心灰意冷,决心死战天津。七月初,义和团又抓了聂士成的一家老小,加上聂士成部下的一营新军和义和团串通,使得聂士成腹背受敌,七月九日,聂士成在城西八里台中炮阵亡。义和团本要戮聂尸,因联军追至才幸免,后来德军扯来一条红毯子,盖在聂士成破碎的身体上。并让士兵把聂士成的遗体交还给清军。
最后,我想说,聂士成随死,但是表现出了军人的傲骨,为了保卫国家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遭遇,非常让人惋惜。而且,他的部队,绝对可以算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最强战力了!
清末的东南互保是什么操作,为什么要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的意义非常之大,可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
说明各地督抚已经可以在明面上和清廷中央抗衡,清廷中央已经对地方没有控制力了。这个影响为后来的辛亥革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简单的来说,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事情的背景
义和团竖起“扶清灭洋”的口号以后,确实做了一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事情,以至于西方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剿灭义和团。但是因为义和团是“扶清灭洋”,所以清政府对义和团一直很暧昧,边剿边抚,以抚为主,所以义和团发展非常快。而等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皇帝以后,她一直担心西方列强不认可,害怕西方列强要帮助光绪复辟。实际上西方列强根本不在乎清政府谁在当家,他们只在乎在华利益,只在乎义和团。所以他们对慈禧太后的政权表现出很不关心,这种清政府和列强的认知差异导致了慈禧对列强的极端怀疑。慈禧太后深信列强有复辟光绪的企图。
当义和团蔓延到京津后,公使团作出了一系列错误判断和决定:在京的外国人并未受到威胁时就将卫队召进北京;组织西摩远征军去解救尚未被围的使馆区;自作主张在京城内剿杀义和团;决定夺取大沽炮台去解救远征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列强发动了夺取大沽炮台的战斗。至此,慈禧太后向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 俄罗斯帝国、 奥匈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荷兰殖民帝国、比利时王国十一国同时宣战。
各地督抚的情况
督抚在以前是没有军权财权人事权的。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以后,清廷没兵,没钱。于是就把权利下放给各地督抚,让他们就地编练团练用来围剿太平军。洋务运动兴起后,户部被迫允许督抚就地筹款。同时清廷被迫重用汉人,下放部分权力。曾国藩、胡林翼等督抚积极改变旧制,掌握了军权、财权和人事权,政令军令得以统一而行。但随着督抚权力的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失衡。于是,督抚势力膨胀的局面开始出现。
宣战以后东南督抚的密谋
在清政府尚未向各国宣战之前,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行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后不测,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支撑局面。
当宣战诏书下达到各省时,邮政大臣盛宣怀将宣战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而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看到宣战诏书以后,立即回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随后,刘坤一、张之洞、 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称东南互保,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虽然没有加入东南互保协议,但是也是支持东南互保。
至此,东南互保的局面形成。
东南互保签约图
东南互保与列强的协议
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 民人命产业为主。
二、上海租界共同保护章程,已另立条款。
三、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 并移知各省督抚及严饬各该文武官员一律认真保证。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
四、长江内地中国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静,各口岸已有的外国兵轮者仍照常停泊,惟须约束人等水手不可登岸。
五、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 ,毁坏洋商教士的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
六、 吴淞及长江各炮台,各国兵轮不可近台停泊,及紧对炮台之处,兵轮水手不可在炮台附 近地方练操,彼此免致误犯。
七、上海制造局、火药局一带,各国允兵勿往游弋驻泊,及派洋兵巡捕前往,以期各不相扰 。此军火专为防剿长江内地土匪,保护中外商民之用,设有督巡提用,各国毋庸惊疑。
八、内地如有各国洋教士及游历洋人,遇偏僻未经设防地方,切勿冒险前往。
九、凡租界内一切设法防护之事,均须安静办理,切勿张皇,以摇人心。
大家可以看出,东南互保的协议是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东南督抚们能做出最好的与列强的协议了,这个协议里尽量保全了东南各省的中国主权,例如,不许水手登岸,不能去上海制造据,火药局巡逻。不能不经允许进入长江,如果擅自进入长江发生冲突概不负责等等。
在那个国力衰弱时代能有这么个协议,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
最后结局
东南互保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建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为西太后指派的练兵处襄办大臣铁良南下改革削弱了东南督抚的权力、核心人物刘坤一、李鸿章的谢世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