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壳郎是什么意思哦
屎壳郎,学名蜣螂。世界上约有2300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蜣螂发现了一堆粪便后,便会用腿将部分粪便制成一个球状,将其滚开。它会先把粪球藏起来,然后再吃掉。蜣螂还以这种方式给它们的幼仔提供食物。一对正在繁殖的蜣螂会把一个粪球藏起来,但是这时雌蜣螂会用土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将自己的卵产在梨状球的颈部。幼虫孵出后,它们就以粪球为食。等到粪球被吃光,它们已经长大为成年蜣螂,破土而出了。中药名蜣螂虫。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屎壳郎还有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等好听的名字。李时珍解释说,因为屎壳郎虫能“转丸、弄丸,俗呼推车客”因为它们“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这种虎背熊腰的将军顶着一个很不相称的扁平小头。它们的触角顶端几节扩大成片状,可以开合,像鱼鳃一样。这种鳃叶状触角是金龟子类特有的。屎壳郎膜质的后翅通常保护在坚硬的前翅下,只有飞行时才展开。它们是一种大型甲虫,体长23.7—40毫米,宽16.8—23毫米,体短阔,椭圆形,背面十分圆隆,体黑或黑褐色。它是人类清洁卫士,又是一种药用昆虫。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蜣螂入药的记载。入药者为雄体,含有1%蜣螂素。药性味咸寒,有镇惊、破瘀止痛、攻毒及通便等功能,主治癫痫狂、小儿惊风、二便不通、痢疾等。外用治痔疮、疔疮肿毒等。主治: 1、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 2、小儿疳疾。用土裹蜣螂煨熟。吃下。 3、小儿重舌。有蜣螂烧成末,唾液和匀敷舌上。 4、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有蜣螂烧研为末。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5、大肠蜕肛。用蜣螂烧存性,研为末,加阔步片研匀,敷肛上托入,即愈。 6、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为末,水送服。 7、小便血淋。用蜣螂研为末,水冲服。“ 8、痔泥土出水。用蜣、螂一个阴干,加冲片少许,研为细末,搓纸捻蘸末塞入孔内,渐渐生肉,药自退出,即愈。又方:用蜣螂焙干,研为末,先以矾汤洗过,再加药末敷贴。 9、疔肿恶疮。生取蜣螂一个,在蜜汤中浸死,瓦上焙焦为末。先用针烧过,把疮肿挑破,然后用醋调药末敷涂。 10、无名恶疮。用死蜣螂捣汁敷涂。
屎壳郎喜欢滚粪球,这是为什么
屎壳郎是鞘翅目蜣螂科昆虫的俗称,其中一些种类(如裸蜣螂属)具有滚粪球的习性。这些蜣螂具有很强的嗅觉和飞行能力,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牛、马等动物的新鲜粪便,然后用强有力的铲刀状额头和3对健壮的足反复搓揉粪便。不一会儿,潮湿的粪便就被揉成一个粪球。随着屎壳郎的推动,粪球也变得越来越圆。屎壳郎推粪球时,有独自一个推的,也有雌雄配合共同推的。
屎壳郎为什么要推粪球呢?这与它们特殊的繁殖方式有密切关系。屎壳郎的幼虫需要吃粪便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成虫只有将卵产在粪便上,才能保证孵出的幼虫有可口食物。为了给自己的宝宝营造一个安全而隐蔽的场所,成虫首先需要将发现的粪便转移到一个安全地方,然后将卵产在其中,最后挖一个坑将带卵的粪便掩埋起来。这样,孵出的幼虫不仅安全,而且有充足可口的食物供给。可见,屎壳郎推粪球是为了给自己的后代准备食物。
屎壳郎把粪球推到一处安静而隐蔽的地方后,雌成虫便用头上的角突和带齿的足,把粪球下面的土逐渐挖开,粪球也随之不断下沉到土中,直到粪球完全被土掩埋。一切就绪后,雌成虫在粪球的顶端挖一小洞,并在洞中产下卵,然后沿着土洞慢慢往上爬,每向上爬一段,还要把松土踏实,直到最终爬出洞来,在洞外担负警戒任务的雄成虫见大功即将告成,也会协助雌虫一起用足蹬、用腹部压,直到洞口变得与周围土壤完全一样时,才算完成了一次生儿育女的重任。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蜣螂都会滚粪球。自然界中,只有少数蜣螂种类进化出这项本领。绝大多数的蜣螂(如常见的神农洁蜣螂、嗡蜣螂属种类等)往往采取就地挖洞的方式,把粪便直接埋入地下,然后将卵产在其中。滚粪球的蜣螂通常都有长长的后腿,所以你只要观察一下它后腿的长短,就能知道它是不是会滚粪球的蜣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