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殷勤重寄词的重?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什么意思

admin|
142

临别殷勤重寄词的重出自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什么意思“临别殷勤重寄词,《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杨贵妃在与临邛道士)告别时重又托他捎话(给唐明皇)致意,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词中有誓两心知”的意思是:临别时殷勤地托使者寄语君王表情思,词中有誓两心知”出自《长恨歌》。

临别殷勤重寄词的重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临别殷勤重寄词” 的 “重”读chóng ,是再、重又的意思。
“重寄词”是说,(杨贵妃在与临邛道士)告别时重又托他捎话(给唐明皇)致意。因为前面“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句中“谢君王”已有请道士代向君王致谢之意;在最后与道士告别时,又托道士致语,所以用“重”字。

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什么意思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的意思是:临别时殷勤地托使者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中的誓言只有君王和我知道。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出自《长恨歌》。唐代作家白居易。

原文选段: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

临别时殷勤地托使者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中的誓言只有君王和我知道。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

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

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

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

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