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矢量发动机技术可以改变推力方向提高机动性,一架飞机设计至少能保证10年之内不落后,尾部矢量喷管很明显F-22的二维矢量喷管技术属于早期矢量技术,F-22选用这种早期的矢量技术本质上还是为隐身服务,并不能改变其设计思想,印度的苏-30MKI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装备矢量发动机的现役战斗机,美国对于矢量发动机技术同样抱有相当大的怀疑态度,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试验多种矢量发动机技术。
歼20到底用的什么发动机
试飞用的三姨夫,目前试配了“太行”,装配目标涡扇-15,WS-15正在研制当中。上个月,俄罗斯苏-57换装了产品30发动机,土星制造,加力推力18吨,此前所用117S,存在推力不足,给苏-57量产带来性能障碍,现在看来没事了,再飞段时间,即可入役。F-22所用F-119-PW-100,加力推力15.9吨,推重比为11.6,两台发动机实现了超音速巡航,实现了设计目标。查阅公开资料,WS-15的推重比为10一级,亦可满足歼-20设计指标,未来成熟和改进以后,想必性能是不俗的。一步到不了天涯,考虑问题应现实,不能跨越技术基础。发动机工业发展到涡扇-15,正能说明我们的努力有成,为了明天蛮拼的,一词白加黑,带给世间的感动,感天动地。
说说F-22。一架飞机设计至少能保证10年之内不落后,而F-22当时的目标是苏-27和米格-29,空优考虑的很多,还是老思维,打掉了你的飞机,即可保证轰炸机突进去。苏联不在了,解体,然而F-22项目继续,所以出来设计目标就丢失,不再是需要的飞机,难怪造得不多,区区187架就关了生产线,其原因在此。不生产,并不等于其它技术指标全都落后,比如隐身,比如机动性,凭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其某些性能已经到了非常厉害的程度,这也是此一战机生存的重要基础。或说F-22打遍天下无对手,因此不用造得太多,简直就是自欺欺了,正是根本不了解美军战斗机发展思想。不能对海对地攻击,所谓隐身和机动性,也是可以讨论的,全球反隐身技术发展蓬蓬勃勃,机动性再高,比不了导弹,所以设计思想很重要。
苏-57最难。今年苏-57到叙利亚飞了两天,咸说对阵F-22如何,看热闹者不嫌事大就是了,只是技术验证性飞行,要能适应各种环境,应该说很难得的机会。现在的苏-57换装了新的发动机,只能说明一样事,飞行性能自有所提高,除此而外,并不能改变其设计思想,弹舱狭小,隐身能力不足等,都是娘胎里带来的,无法改变,俄罗斯的想法,没有让其出境作战的意思,凭其本土强大的防空体系,顽强地截击,以确保自身安定,所以没必要对苏-57说长论短,应该说,苏-57达到了设计目的。此机足矣,足可抗衡敢于挑战威胁其空天安全的任何先进战机,舍此无求,只是一样,现在就装备入役技术可能还存在点小问题,与印度合研的计划,再次被打乱了节奏,印度有点小着急,着急归着急,要问一样事,此机是印度空军真正需要的吗?说不要可能正与此相关。
歼-20先练起来。自从2011年试飞,装备入役,只用了6年时间,研制节奏堪谓有条不紊。都知道,试飞之时用的俄制AL-31-99M2,加力推力14.5吨,似不能保证歼-20超音速巡航,2016年亮相珠海,垂直爬升,极小半径回旋,大角度旋转,连续空中翻滚,难度极高,一气呵成,超机动飞行性能棒极了,有人以此猜测,肯定是矢推,不是的。今年根据公开的图片,似乎换装了“太行”矢推,性能提升的同时,也表明,WS-15还得等个一年两载,否则这次换装没有意义,但至少可以说明,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人了。致于发动机是不是最大的,一款战机性能应全面综合而定,综合外媒各家的评论,可以见之,我们的歼-20现在的技术状态已达到了使用条件,没有说什么,有了即可先练起来。一如它的总师杨伟寄语,子姑待之。
歼20没有安装矢量发动机为什么还是四代战机
谢邀,四代发动机划代并没有包括矢量发动机这一条
西方国家对于矢量发动机技术应用向来有争议,虽然矢量发动机技术可以改变推力方向提高机动性,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物理方式强迫改变尾流喷气方向,会导致能量损失,推力下降。
欧洲对于矢量发动机
技术最为反对,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很早就测试EJ200发动机的矢量喷管,但是一直不在台风战斗机上应用。
使用EJ200发动机的台风战斗机,其参加美国红旗军演模拟空中格斗时多次击败F-22,德国飞行员在总结时得意的说,F-22开启矢量后,推力下降,导致能量下降是其中一个失败原因。
印度的苏-30MKI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装备矢量发动机的现役战斗机,该机参加过2008年红旗军演,结果在模拟格斗中被假想敌中队的老鸟们用F-15D狂虐,在总结时美国飞行员也提到,苏-30MKI在启用矢量后,推力下降,根本无法跟的上F-15的垂直摆脱。
实际上,美国对于矢量发动机技术同样抱有相当大的怀疑态度。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试验多种矢量发动机技术,并且1995年就在F-15ACTIVE验证机上最早试验了平衡梁式三维矢量喷管技术,但美国人试验成功后就放一边,并没有把这种三维矢量喷管技术应用在第四代战斗机上。
F-15 ACTIVE 验证机,尾部矢量喷管很明显
F-22的二维矢量喷管技术属于早期矢量技术,美国在1984年就在F-15 S/MAT验证机上成功试验。这种矢量技术体积和重量过大,而且只能上下调整方向,缺点很多,但是对于发动机遮蔽效果好,隐身性能突出。F-22选用这种早期的矢量技术本质上还是为隐身服务。
F-35就未使用任何矢量技术,尾部采用的锯齿状整流片可以降低雷达反射信号。
所以四代机的4S标准,内容为超低可探测性(隐身)、超战场感知能力、超机动性能、超音速巡航。而F-35甚至后两项也不具备,并没有将矢量技术作为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