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中的河鸟指的是什么鸟与中国的热河鸟相同吗?请问图片中鸟的名称是什么

admin|
115

森林报中的河鸟指的是什么鸟与中国的热河鸟相同吗

恐龙我国鸟类起源研究最近获得重大突破,科学家通过对新发现的“中国鸟龙”的研究表明,鸟类的“祖先”很可能就是距今1亿多年前中生代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从而为“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始于70年代的学说提供了最新的强有力证据。 鸟究竟是从什么变化而来?本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奥斯楚姆教授提出,鸟类可能起源于一种类似驰龙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这一假说得到了古生物学家的广泛承认,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化石材料缺乏,过去对于驰龙的解剖结构存在很多误解,因此,这一学说也遭到一些科学家的反驳。 199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课题组在野外考察中,从辽西义县采集到一块保存有皮肤衍生物的兽脚类恐龙化石。经过1年多的研究,徐星、汪筱林和吴肖春等认定,这个标本是驰龙科恐龙的一个新种,科学家将其命名为“中国鸟龙”。以中国鸟龙为代表的驰龙类的头后骨骼形态与大多数恐龙不相同,具有很多早期鸟类的特征,它的肩带结构和世界上最早的鸟类——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几乎没有区别。尽管中国鸟龙不能飞行,但是它在结构上产生了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变化。徐星等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鸟龙是一种善于快速奔跑的动物,鸟类的飞行能力很可能是在奔跑过程中逐渐具备的。 鸟类祖先--始祖鸟 鸟类溯源于中生代侏罗纪,在该底层发现的始祖鸟是最著名的原始鸟,其身体特征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类共有的特征,例如有牙齿,翅膀上有指爪。有学者提出恐龙是鸟类的祖先;在中国东北新发现的中华龙鸟和孔子鸟被认为是连接恐龙和鸟类的一环,更像是有羽毛的恐龙,比始祖鸟的年代更久远。 鸟类形成后逐渐进化,渐趋复杂,形成越来越多的种类,据一般推测,第三纪中新世是鸟类的全盛时期,后来冰期来临,鸟类受到沉重的打击,种群衰退,幸存至今的不及1,0000种,20余目

请问图片中鸟的名称是什么

这是白顶溪鸲(学名:Chaimarrornis leucocephalus)是雀形目鸫科的鸟类,体长约19厘米,是黑色及栗色溪鸲。头顶及颈背白色,腰、尾基部及腹部栗色。雄雌同色。亚成鸟色暗而近褐,头顶具黑色鳞状斑纹。叫声为甚哀怨的尖亮上升音“tseeit tseeit”。鸣声为细弱的高低起伏哨音。特征为常立于水中或于近水的突出岩石上,降落时不停地点头且具黑色羽梢的尾不停抽动。求偶时作奇特的摆晃头部的炫耀。分布于中亚、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越冬至印度及印度支那。常见于中国多数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间溪流及河流。外形特征白顶溪鸲,雄性成鸟:头顶至枕部白色;前额、眼先、眼上、头侧至背部深黑色而具辉亮;腰、尾上覆羽及尾羽等均深栗红色,尾羽还具宽阔的黑色端斑;飞羽黑色;颏至胸部深黑色并具辉亮;腹至尾下覆羽深栗红色。雌性成鸟:与雄鸟同色,但各羽色泽较雄体略稍暗淡且少辉亮。虹膜暗褐色;嘴、跗蹠、趾及爪等均黑色。大小量度:体重♂22-48g,♀27-40g;体长♂156-202mm,♀157-183mm;嘴峰♂11-15mm,♀11-15mm;翅♂86-106mm,♀81-102mm;尾♂70-94mm,♀67-84mm;跗蹠♂27-35mm,♀28-34mm。栖息环境常栖于山区河谷、山间溪流边的岩石上、河川的岸边、河中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间,有时亦见于山谷或干涸的河床上,在平原地带很少见到。白顶溪鸲有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季栖息在较高的山地,秋冬季下到较低地带,一般生活在海拔1800-4800米间。生活习性常单个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到3-5只在一起互相追逐。在岩石上活动或站立时,尾部竖举、散开呈扇形,并上下不停地弹动。该鸟一般不太怕人,但当受惊时即快速起飞,顺河川离水面高约1米左右飞去,飞行能力不强,飞不多远就又落下,边飞边发出“唧”的叫声,尾音拖得较长而音调亦稍高。在下午及阴天此鸟不太活动,有时伏栖在岩石或岸边树枝,不叫也不动地停留很久。啄食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大多为水生种类,并兼食少量盲蛛、软体动物、野果和草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