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林鸮的外形特征?号鸟怎么读

admin|
529

灰林鸮的外形特征

灰林鸮是一种壮健的鸟,体长37~43厘米,翼展达81~96厘米。它的头大而且圆,面盘灰色;没有耳羽,围绕双眼的面盘较为扁平; 土体灰暗,呈棕、褐杂状;飞羽暗褐,外翈缀以淡棕斑点,外侧翅上覆羽的外翈棕近白,形成翼斑;下体白或皮黄色,胸部沾黄,有浓密条纹及细小虫 蠹纹 。灰林鸮指名品种有两个不同的形态,其中一种的上身呈红褐色,另一种的则呈灰褐色,而亦有介乎于两者的。这两种形态的下身都呈白色,有褐色的斑纹。灰林鸮是两性异形的,雌鸟比雄鸟长5%及重25%。灰林鸮较长时间用于滑翔,比其他欧亚大陆的猫头鹰较少拍动双翼,及在较高地方飞行。由于大部分灰林鸮的羽毛表面较软,因此飞行时较为寂静。它与同区域其他猫头鹰最为不同地方是其大小、外观及翼展。乌林鸮、雕鸮及长尾林鸮有着相似的外观,但体型更大。灰林鸮的眼睛在头部的正面,两眼的视觉范围重叠了50~70%,故它的立体视觉比日间出没的猛禽更好。灰林鸮的视网膜上每平方毫米约有56000个视杆细胞,虽然以往误会了它可以看得见红外线的部分,但其实它的视觉敏感度与人类的差不多,都已经达至陆生脊椎动物视网膜分辨率的极限。 灰林鸮的眼睛很大,呈管状,紧密排列的视杆细胞及没有视锥细胞,这些都是对于夜视的适应性。只有少数有颜色的油滴能够降低光度。灰林鸮只有一个中央窝。灰林鸮的两只耳朵有不同的结构,分布位置也不对称,用以加强方向性听觉。在头颅骨内的管道连接着鼓膜,两耳的声音会于不同时间到达鼓膜,令它可以指出声音的来源。左耳孔较右耳孔高及向下倾斜,可以增强对由下而来的声音的敏感度。两个耳孔都是覆盖在面盘的羽毛下,这些羽毛的结构可以让声音穿透,另外皮肤亦可以控制这些羽毛。猫头鹰的视网膜只有一个中央窝。耳朵的内结构有大量的听觉神经元,令灰林鸮可以听到低频率的声音,如猎物因在草丛中移动所造成的震动。灰林鸮的听觉比人类的强10倍,可以只凭听觉就能在夜间猎食。不过滂沱大雨却会影响它们的听觉,雨季时往往令它们难于猎食。灰林鸮会发出咕咕声,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就将这种叫声加入在《空爱一场》(Love’s Labour’s Lost)之中。灰林鸮的这种叫声是一种二重唱,雌鸟会kewwick的叫,雄鸟则以咕咕声来回应.雄鸟的叫声反映了它们的健康及精力状况:当它们少用高频的时候,显示它们的血虫负荷较高;若它们使用较有限的频率时,即它们视对方是入侵者。灰林鸮 Tawny Wood Owl中等体型(43厘米)的偏褐色鸮鸟。无耳羽簇,通体具浓红褐色的杂斑及棕纹,但也见偏灰个体。每片羽毛均具复杂的纵纹及横斑。上体有些许白斑,面庞之上有一偏白的V形。虹膜-深褐;嘴-黄色;脚-黄色。叫声:非常响亮浑厚的hu-hu声,不时重复(nivicola)。灰林鸮指名种有两个不同的色型,其中一种的上身呈红褐色,另一种的则呈灰褐色,也有介乎于两者的。这两种色型的下身都呈白色,布有褐色的斑纹。 虽然两种色型的灰林鸮在欧洲大部份地区都可以见到,但红褐色的会较多在潮湿的西欧出没,而灰褐色的则会多在东欧出现,在最北的地区,则所有灰林鸮都是灰色的。西伯利亚及中亚的亚种呈白色及灰色,北非品种则呈深灰褐色,而南亚及东亚种的面盘上有宽条纹。西伯利亚及斯堪的纳维亚亚种比西欧亚种大12%、重40%及翼展阔13%,根据贝格曼氏规律估计,北方形态一般都比南方的大。 灰林鸮的羽毛颜色是遗传而来的,研究发现灰褐色的灰林鸮繁殖成功率较高,免疫系统较强,体内的寄生虫较少。灰林鸮交配时并不会选择毛色,故此减低了逆选择的压力。红褐色的灰林鸮较多在密林出没;而根据格洛格氏法则,较浅色的灰林鸮会在较冷的地方出没。

号鸟怎么读

一、鸮的读音:xiāo

声母:x

韵母:ao

音调:一声

二、汉字释义:

鸟名。俗称猫头鹰。如:鸮鸟(猫头鹰);鸮炙(火烤的鸮鸟肉);鸮音(鸮鸟的声音,指恶狠或凶暴的人)。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鸟

五、相关词组:

鸮子、鸮炙、钦鸮、狍鸮、鸮鸣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竖、横折、横、横、竖折折钩、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二、词语释义:

1、鸮子

指春秋越范蠡 。

2、鸮炙

谓炙鸮鸟为食。

3、钦鸮

即钦。

4、狍鸮

神话传说中的兽名。

5、鸮鸣

鸮鸟鸣叫。 亦借指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