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人是怎么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哪一部书的可信度大

admin|
66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哪一部书的可信度大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那个更真实可信,《资治通鉴》是一部继《史记》之后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他评价《通鉴》说:“司马温公《通鉴》,历代人是怎么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历代史学家和政治家的评价是比较高的,《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历代人是怎么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

历代史学家和政治家的评价是比较高的,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资治通鉴》给予极高评价的,比如,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其次,是从政治谋略方面去评价的,而且,评价也非常高。比如,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像这样的评价,是古代不少政治家或政治学家们所主张的。《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也是从政治谋略方面去编写的,写历史,为的是以资政治家借鉴。

再次,主要从学术质量方面去评价的,肯定其为史学的顶级著作。比如,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著书之难》称赞说:(《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历代史学家们也都将《通鉴》作为史学著作的典范,是学习模仿的对象。

清代学者王鸣盛也是从这个意义上去评价《通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惟《通鉴》可以当之。

此外,还有文武双全的大能人从视野、见识等方面去评价的,比如,清代曾国藩曾感概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还有,近代学者梁启超确实从著书立说的方面去评价的,他评价《通鉴》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最后,也是最值得重视的是,当代伟人毛泽东曾表示他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他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伟人的评价,特别值得注意,“充满辩证法”就是隐含着科学睿智的方法论,表现丰富的历史智慧。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哪一部书的可信度大

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那个更真实可信?我认为都可信,只是不一定完整而已。因为几千年历史之间,由于各种情况,难免有失落。比如;《论语》在焚书坑儒后,绝大部分均失落了。今本《论语》是没有失落的一小部分,再加口传而整理的。

史记是怎样成书的?

《史记》本来就是古代史书的总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35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

《史记》从传说中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2年)叙述了我国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于;当时社会上流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

由于司马迁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内容丰富,记事翔实可信。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文笔优美,纪事生动。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广泛之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在唐朝时期,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的韩愈,柳宗元都对《史记》特别推崇。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等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于是《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致于;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全书前后1361年,按朝代分为16纪。即;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等,共285卷。

由我国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完成。先由助手分段撰写,再由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所以全书读起来,如出一人手笔。很少有自相矛盾之处,文字也简洁流畅,富有文学色彩。

为什么叫《资治通鉴》

在此书中,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也正是因为这些,司马光等人才编写,这部具有历史意义巨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继《史记》以后,对我国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所以,司马迁与司马光并称“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也可以说,除《史记》以外,没有任何一部与之相媲美。

结束语;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是一部继《史记》之后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两者都是可信的历史巨著。所不同的是;一个是纪传体,一个是编年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