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的“耳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不是听到什么话都很顺耳,孔子说,”孔子说他自己,四十而不惑:三十而立的时候,孔子在60多岁的时候,都让人家去说。
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的“耳顺”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句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以前说过,理解这句话的前提是前面第一个“吾”字,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并不是给谁的人生指导。所以我们来看看孔子60岁干了什么。
孔子在60多岁的时候,正在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一切进行的并不顺利,比如遇到了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等,孔子听到了各种人的冷嘲热讽,最极端的,当然属郑人对孔子的评价——累累如丧家之狗。这些在《论语》《史记·孔子世家》都有记载。而孔子怎么处理呢,他都一笑了之。大概这就是这个年纪该有的处事风格。坚持自己的方向,任凭别人怎么说。所以,这里的耳顺,不是听到什么话都很顺耳,而是不在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来源于《论语·为政》,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他自己,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四十而不惑:三十而立的时候,立是立住了,但还有迷茫,有摇摆,尚不够十分稳固,而到了四十岁,就把世事看得透彻了,因而不再有什么疑惑。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刻意追求一个什么结果。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去作但不再企求结果。己经与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达成高度和谐。到了六十岁,更上一层楼,别人说什么话,好的坏的,都让人家去说,自已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的进去,心里很平静。七十从心,这句话,有两种断句方法,一是”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另一种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两种断句,意思差别不大。是说他已经洞达了天地之间的规律,从而达到与天地混同为一的境界。他随便怎么做都不会与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规则相违背。用不着刻意地去逐条对照,规避违犯。
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