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别蚯蚓和蚓螈?鱼螈的蚓螈类

admin|
173

怎样区别蚯蚓和蚓螈

  蚯蚓: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

  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prostomium)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

  围口节为第 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无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Pperichaetine)。

  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Pheretima hupeiensis腹面有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clitellum)。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cocoon)。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纳精囊孔(seminal receptacle opening)2一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

蚓螈

  两栖纲蚓螈目一类动物的总称,是一种与蚯蚓类似的两栖动物。拉丁文名 _ eryops [er-ee-ahps]名称含义,“拉长了的脸”。日间栖息在土壤中,在夜间才出来觅食,绝大多数的蚓螈,主要是在陆地上活动.它们与蚯蚓最大的不同处就在于它们有嘴巴用以进食,同时还拥有眼睛,虽然眼睛不是很发达.这种两栖类的存在一般人是很难察觉的.  大型蚓螈,多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型蜥蜴.一般切碎的鱼虾肉或面包虫都可以接受.人工饲料也能够欣然接受,在食物供给上并不会有任何困难.至于雌雄的辨别一样也十分困难,雌蚓螈将卵在体内孵化并让幼体成长至一定长度才会产下.因此幼体产下后便能够脱离雌蚓螈独立谋生.  体细长,有缢纹环绕,形成许多排环褶。每1环褶间有排列成行的腺体和真皮骨质小鳞  ,下陷在真皮层内,背面褶间小鳞多达千行,仅个别属无鳞。头侧有1可伸缩的“触突”,可能与嗅觉有关。眼小,无眼睑,眼隐于皮下或为薄的膜骨所覆盖。雄性泄殖腔壁能翻出成为交接器。体内受精。除1科为水栖外,其余都是穴居,栖息在各种淡水域附近的潮湿穴洞内。夜出觅食蚯蚓、白蚁等。卵生或卵胎生。孵出时,鳃裂没有封闭,水中生活一段时间后,鳃裂封闭,鳍褶消失,触突明显伸出,而完成变态。卵胎生的以胚期的齿刮取母体输卵管壁分泌的乳汁状物作为营养物质。在现生两栖类中仅蚓螈目有骨质小鳞,头部骨片间一般无大窝孔。前者是古老特征,后者与古两栖类中无大窝孔者相似。可能与壳椎亚纲的缺肢目或晚石炭世的弛顶螈(lysorophus)有渊源关系。石炭纪有可疑的化石;巴西发现古新世的一块躯椎确认为是蚓螈目的。中国仅有1种,即版纳鱼螈。是我国蚓螈目的唯一代表。

鱼螈的蚓螈类

蚓螈类体形似蚯蚓,头、颈区分不明显,四肢和带骨均退化消失,体表富有粘液腺,身体有些部位有鳞片的残余。繁殖方式为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有些种类的雌性有孵卵行为。版纳鱼螈无四肢和尾。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眼睛退化,仅可见点状残迹。栖息于海拔200-600m,林木茂密的土山地区,喜居水草丛生的山溪和土地肥沃的田边池畔,营穴居生活。 捕食方式与食物,昼伏夜出。觅食蠕虫和昆虫幼虫为食。识别特征与习性,体呈蠕虫状,乍看似蚯蚓,无四肢和尾,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眼隐于皮下,眼鼻间有触突,体具环褶360个左右,体背棕黑,体侧具一黄色纵带纹。全长约380mm。 鱼螈有2属36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鱼螈与吻蚓非常相似,有人将二者归为同一科,鱼螈也有很多类似吻蚓的原始特征,但是触突已经位于眼的前方等特征比吻蚓略微进步些。鱼螈科为卵生,雌螈用身体盘绕这些卵直到卵孵出。鱼螈科在我国有双带鱼螈和版纳鱼螈两种,其中版纳鱼螈曾经被认为就是双带鱼螈,后来才确认为独立的种,它们是无足目在我国的仅有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