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养殖的方式
一、野外粗放养殖 野外粗放养殖是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圈定养殖范围后进行保护的一种养殖方式。野外粗放养殖,并不是不管不问,也要通过投放足够的种源,适当投放饵料,最后进行捕捞。一般有水库养殖、池塘养殖、沼泽地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洼地养殖及稻田养殖等。这几种方式养殖面积较大,光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投资小,收益大。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不易管理,要时常注意预防自然敌害、防逃以及水位涨落的变化等。其中的两种养殖方式为沼泽地养殖,稻田养殖。 二、集约化精养 集约化精养是采用人工建池、投喂饵料的科学饲养管理方式。一般有鱼塘养殖、场区养殖、室内养殖、庭院养殖以及工厂化恒温养殖等方式。这几种养殖方式放养密度较大,资金投人相对较高,要求饲养技术精细。但单位面积产出多,经济效益较好。我正在学习刘明山水蛭养殖技术,上面说得很详细的,希望对你有用
宽体金线水蛭养殖技术是什么
1、建池。
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处建池。一般池底宽3-5米,池口宽6-8米,池长50米以上,可依地势而定。池四周靠池壁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以便水蛭打洞产卵茧。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10-20厘米。池子设进、排水口。
池底可放些树枝,供水蛭栖息。一般要设1年生幼蛭池,2年生幼蛭池,3年生种蛭池,4年生种蛭池。池边要留草,池中种植水草,作为螺蚌的食物。每隔2米用瓦片正反相叠从池底直摞至平台,一组两摞,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
池上口斜竖防逃网,可选用孔较粗(约13目)的白色尼龙纱网。池中适当投入腐熟的畜禽粪肥,一般每亩水面投入200公斤,中后期酌情投施,原则是少量多次。
2、蛭种投放。
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动即迅速缩为一团的3年以上的成蛭作为种蛭,体重18-20克,每亩放种蛭30公斤。
一般繁殖两个季节即应将种蛭淘汰。种蛭投放前用8-1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气温10-15℃时浸20-30分钟,气温16-20℃时浸15-20分钟。池水用优氯净或强氯精消毒,3天后放入种蛭。种蛭宜在4月上中旬投放。
3、饲料投喂
宽体金线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等水生动物的体液。田螺第一次按种蛭重量的2-3倍投放,养殖中期和后期每亩各投入200-300公斤;河蚌一次性投入,中小型池每亩投入60-80公斤。
4、水质调节
水温宜保持在15-30℃,水温10℃以下宽体金线蛭便停止摄食,水温过高会影响生长。7-8月注意适当换水,一般7-10天换水1次。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应立即换水;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水体污染。
5、产卵茧与孵化期管理
宽体金线蛭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不要惊动正在产卵茧抄的成蛭,以免出现空卵茧。孵化期间,尽量避免在养蛭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要保持湿润,可覆盖1层水草。下雨时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浸过平台。幼蛭孵出3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即可采食。
6、分池
一般在7月上旬分池,即将已繁殖的种蛭移到种蛭池中,便于分类管理。宽体金线蛭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50-70条,有条件者可进行流水养殖,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00百-150条,但要分次多量投入田螺。
7、采收:一年自可采收两次。
第1次安排在6月中下旬,将已繁殖两季的种蛭捞出加工出售。第2次安排在10月中下旬,可捕捞一部分早春放养的宽体金线蛭,但大部分宜在第二年捕捞。捕捞时,先排一部分水,然后用网捞起,也可在夜间用捞网捕捞。水蛭全部捕捞后要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