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菜块在原缸盐水中淘洗干净后取出,绳上即可挂菜串,拌后即可装坛,修好后菜块分别在三缸盐水中浸润、初洗、复洗,再倒人25公斤菜,晾菜结束后,然后再加盐加菜,平均榨率为鲜菜360~380公斤出干菜100公斤。
怎么做榨菜
榨菜收割后,除去菜叶、菜根,剥除老皮,大的榨菜去皮时可在根部向上倒切数刀。
每100公斤鲜菜用盐3公斤。
腌制方法:
用一只能容300公斤的菜缸,先在缸底撒盐0.125公斤,再倒人25公斤菜,轻轻踏至菜“冒汗”(出汁)为止。然后再加盐加菜。
用上述方法依次进行,直至腌满缸,再在上面撒盐1公斤,用大石块压下,不使菜块浮动。每批鲜菜倒人缸内的厚度,以15厘米为限,加盐时应坚持下层少上层多。
腌制的时间不要超过2天,如气候不正常,腌一天即应翻缸或上囤,以免腌制的时间过长造成菜块发热、变黄,影响质量。
在翻缸或上囤时,必须把菜块在原缸盐水中淘洗干净后取出,防止日晒、雨淋使菜块褪色。上囤的,囤基要垫-上竹帘,囤圈围直,囤中菜块也要层层踏实,囤面铺上麻袋等物,上压重石,出囤率以掌握在52%—56%为宜。
经过第一次腌制后,便可进行复腌,方法与第一次相同,只是每100公斤榨菜用盐约5公斤,每批厚度为12厘米左右,缸内不要腌得太满,上盖竹帘再压石。
第二次腌的时间较长,如发现缸面上出现白花,应随时除去。成熟度达90%时,即可出缸进行加工。出缸时在原盐水中淘洗干净,即可将废皮剪去,剔除老筋,剪成半圆形,修得光滑软熟即可。
修好后菜块分别在三缸盐水中浸润、初洗、复洗,然后滤干即可上榨,平均榨率为鲜菜360~380公斤出干菜100公斤。
榨后拌料。拌料一般以50公斤为一批进行,倒在木盆或台板—亡,先用一半配好的料(每100公斤菜块料的配方见文下附表,其中辣椒粉最后单独使用)进行初拌,然后再将另一半料进行复拌,务使菜块拌料均匀、色泽一致,拌后即可装坛。坛必须洗擦干净,装坛时,可先在地面挖好比坛稍大的洞穴,将坛放进穴内1/3,以便操作方便和防坛破裂。每坛分五层装满,按一定数量装菜,层层用木棒压紧、排满,使菜块密合,尽量排除坛内空气。每坛装满后,离坛口3厘米左右放食盐0.25公斤,塞好菜叶,坛口用泥浆密封,10天后打开检查坛内榨菜,除去白花的菜块,尽量压紧榨菜,吸干卤水,用拌盐辣椒粉0.25公斤作铺面盐,然后用箬叶铺好,塞紧菜叶,用泥浆或用水泥封好坛口即可贮存。
杀菌温度85℃-100℃±3℃
榨菜的制造方法是什么
榨菜的主要原材料是青菜头、盐、辣椒和辅助香料等。辣椒能提味、防腐、着色,是传统榨菜加工必不可少的原料。
1、菜架 鲜青菜头的脱水处理,在榨菜商业加工之初, 是将菜头挂在屋椽下、屋外树枝上或树间牵扯的绳索上,让其晾风自然脱水。民国元年以后,由于加工量增大,有人开始在长江边搭菜架晾菜,此法一直沿用至今。
搭架方法:用两根长七八米、直径10至20厘米的圆木条(俗名菜檩子),上部用竹篾绳捆绑成十字形,立于地上,谓之一槎。每隔数尺远复立一槎。一般20槎为一架。槎与槎间以大篾绷拉固定;菜架两端(俗名马尾)须设木桩、石桩等固定物,以绳将架系牢。槎间坡面从上到下每隔十五六厘米绷一道小篾绳(俗名纤藤),绳上即可挂菜串。每槎间可晾菜1.25吨。搭多少菜架,视加工量而定。晾菜结束后,拆下的圆木条、篾绳妥为保存,来年还可以继续使用。
2、菜池 腌菜设备最初为瓦缸、大木桶(俗名黄桶)。后因腌制量增大, 约民国17年前后改用菜池,工效大大提高;初用三合土筑成,后改用水泥制作,一般长宽三四米,深2.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