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比人类小上亿倍,那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
如果你不能肯定它存在的几率为零,这样的生物可能就会有无限多!
比人大1亿倍的生物,按尺度来说的话就是17万公里长,按质量来说,就是600多万吨,按体积来说就是600多万立方米。由于整个宇宙遵循一套物理规律,可以想见,如果存在这样的生物,不管它在宇宙的哪个角落,也必然逃不脱引力和光速对它的限制。
我们先看比人尺寸大1亿倍的生物,这样的生物已经超过太阳系最大的木星直径了,估计宇宙中很难有星球给它安身。如果它的密度和人体一样,和水差不多的话,肯定会被任何一个星球的重力压垮——小的星球无法立身,大的星球不堪重压,而且如何获取能量进行新陈代谢,如何在身体内传递信号,进行生命活动都是问题,所以这样的生物很不可能存在。
然而,如果它的密度很小呢?比如和气体差不多,漂浮在类似木星的大气层中呢?它的身体可以很细长,绕着圈漂浮在木星的大气层,能直接光合作用吸取能量,或者吸收闪电的能量;像植物一样没有神经系统,像蜜环菌或者海洋中的火体虫一样,由无数个体形成一整个生命体;它身体各部分相对独立,或者干脆就是一个松散的生命体,可以不运动,因而不会被扯散。
如果行星上难以发展出这样的生物,那么太空里呢?比如一些尘埃和气体密集的地方,会不会形成这样的生命呢?偌大的宇宙,这样的生物可不可能存在呢?如果我们地球不是宇宙生命唯一发祥地的话,这种可能性就不应该完全为零,总有一个几率发生,哪怕这个几率很小很小。
再来看600多万吨或600多万立方米的生物,这个实际就不大了,大约是600米长,200米宽,50米厚的样子,比人类建造的最大邮轮稍大一些。同样可以参考蜜环菌和火体虫,如果宇宙中真的到处都有生命的话,这么大的生物存在的几率可能会更高一些,比如土卫二、木卫二的地下海洋里。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最重的约200吨,大约是这种假设生物的3万分之一;美国犹他州鱼湖国家森林保护区一片名叫潘多(Pando)的白杨树,一共有47000多棵,源自同一根茎长出,基因相同,因而被称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占地0.42平方公里,总重达590万公斤,已是这种假设生物的千分之一了。
如果这种生物身体密度很小,又呈网状的话,其质量就可以小得更多了,比如和空气密度差不多的话,就只有6000多吨了,完全可以在气态行星的大气层里生活了,这就让它在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更大了。
总而言之,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其它地方生命出现的几率不为零,如此巨大生物出现的可能性你既然不能肯定它为零,那么理论上它就有可能出现,甚至是必然出现的,因为无限之中的有限,是必然,是无限!
火体虫对人类的危害
截止目前对人类没有危害。
火体虫(学名:Pyrosomasp.):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pyro,意为火。是磷海鞘属动物的通称。并不是单一生活的生物,而是由上千个单独个体组成群体。
火体虫是滤食动物,也是浮游动物,是生活于海洋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一种漂流生物。具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来得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灵活游动。火体虫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们会“生物体发光”。
火体虫会对其它光源做出回应,并释放出明亮蓝绿色的光芒。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这里海水温暖,拥有深达5000米的深海盆地。分属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生活习性
火体虫群居生活可以提高生存机会,这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选择之一。由于每一只火体虫都是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因此它们必须持续的吸水进食,再持续的将废物通过中空的中央处排出,因此,它们必须缓慢但稳定的移动。
这种看起来像收集了好多泡泡的瓶子的生物,科学家称为“火体虫”,长约7厘米,是一种球形的聚合体生物,那些泡状物就是聚合体的“居民”。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像泵一样给有机体提供水分和养分,使得这个聚合体能够生存,同时还发出光芒。
每个个体都有许多鳃裂大鳃囊,沿着它运行的粘液分泌至内柱。与使用脉冲给樽海鞘的体壁抽水,火体虫取决于纤毛在水通过时推动身体移动。这也使得能够通过粘液滤波器给每个单独内收集浮游食品,并且推进力还提供菌落的运动。
火体虫形状类似长长的铃铛,一端开口,通过直径宽达1.8米的开口排出过滤的海水——这个开口非常大足以装下一个人。尽管火体虫会随着海洋气流漂移,它们还会利用慢动作形式的“喷射推进”,通过在开口一端排出海水而缓慢向前移动。
由于每一只火体虫都是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因此它们必须持续的吸水进食,再持续的将废物通过中空的中央处排出,因此,它们必须缓慢但稳定的移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火体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