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麦蚜要怎样防治
麦蚜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①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麦混种区尽可能单一化,可减少受害。
②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春麦适当早播。
(2)药剂防治。应注意抓住防治适期及保护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
防治适期:麦二叉蚜要抓好秋苗期、返青期和拔节期的防治;麦长管蚜以扬花末期防治最佳。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0%康福多(吡虫啉)浓可溶剂或90%快灵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50%辟蚜雾或50%辛硫磷或40%乐果乳油2000倍液等药喷雾。视虫情10天1次,防治2~3次。
麦蚜,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麦蚜是生物,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等。
麦蚜主要有粟继管蚜(又叫黍叶:小米蚜)和长管蚜(又叫长须蚜)两种。蚜虫的食性很杂,除麦类外,还食害玉米、高梁、季及禾本科杂草;粟缢管蚜还可为害桃、李、苹果等果树。
(一)形态识别
1.粟缢管蚜:有翅成虫体长1.5-1.8毫米,头胸部暗黑色,腹部暗绿色,背面两侧有黑斑;触角比体短。
2.长管蚜:有翅成虫体长2.2-2.8毫米,腹管黑色,长圆形,端部有网状纹。无翅成虫体长2.3-2.9毫米,淡绿色;触角与体等长或稍长,腹管与有翅蚜相似。
(二)发生与为害
在小麦整个生长期间,都可为害,无明显越冬休眠现象。自麦苗出土后半个月至二十余天,是粟缢管蚜的猬猖獗为害时期,主要以无翅成虫和若虫,集聚于土下1-2寸处的白色嫩茎及根部取食,造成麦叶萎黄,麦苗生长停滞,严重时叶尖干枯,甚至全株枯死。麦苗进入盛病拔节期后,土中虫量显著减少,危害性转轻。至小麦抽穗后,长管野数量逐渐增多,并居优势地位,在叶上或群聚于穗部吸取组织液汁,造成麦粒不饱满,影响产量。近麦收前,这几种麦蚜陆续迁飞转移到其他寄主上取食、越夏,麦蚜的繁殖力很强。
因此,增殖速度很快,只要外界条件适合,短期内即可猖獗成灾。野虫平常活动性差,常固定于寄主的某一部位上长久不移动,耐寒力强,在0℃以下活动力减弱,0℃以上又恢复正常生活,7℃以上即可繁殖,20-22℃时繁殖最快。春季在适温高湿的环境下,有利麦蚜的发生与繁殖,大风暴雨或气候干燥(相对湿度在40%以下),繁殖则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