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会冬眠,蝾螈都要在冬天冬眠,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蝙蝠都会冬眠,温带地区的冬眠可能会持续四、五个月以上,小动物们有哪些过冬方式动物的几种过冬方式1、 冬眠,10、北极熊只有怀孕的母熊才会冬眠,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
十种动物冬眠的方式
1、熊
熊需要冬眠,在夏季和秋季时,它们吃了很多东西,把其变为脂肪存储起来,到了冬天吃的东西很难找时,它们就冬眠过冬天。
2、青蛙
它是两栖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冷,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处于睡眠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另外,蟾蜍的习性一致。
3、蜗牛
蜗牛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钙质薄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4、蛇
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5、蜥蜴
蜥蜴常常潜藏在地穴或树根下的洞穴里。
6、扬子鳄
扬子鳄鱼是所有鳄鱼品种中唯一会冬眠的一种,每年11月份进入“初冬眠阶段”,水温低过12度就会进入「深冬眠阶段」。深冬眠阶段,它无攻击力,人甚至可以摸摸可以抱抱,要到第二年3月底到4月初会醒。
扬子鳄会在户外一直生活至11月底,待冬季来临,再搬回暖房,进入冬眠期。
7、蝾螈
无论是陆栖蝾螈还是水栖蝾螈,在寒冷地区,蝾螈都要在冬天冬眠。
在温暖地区,如果气候干旱燥热,它们就进行夏眠。在遭遇敌害时,蝾螈和水蜥有好几种防卫方法。有此种类呈弯曲防卫姿势,举起尾巴,直立下颌,显示出它们色彩艳丽的腹面,以恐吓敌人。有的蝾螈皮肤有毒,体表呈现警戒色,还有些蝾螈在遭到攻击时能自动脱落尾巴迷惑敌人,趁机逃生。
8、燕子
生活在欧洲北部的一些燕子,每当夏季遇到寒潮袭击时,也会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进入休眠态。这时候,雨燕的成鸟会向温暖的南方飞去;而鸟巢中刚孵化出来的小鸟,便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亲鸟回来喂食。
9、蝙蝠
它冬眠是逼不得已的情形,又加上冬眠会导致他们很大的副作用,所以会有所不同。例如:棕蝠于每年十月中旬便开始冬眠,到次年四月才苏醒。
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蝙蝠都会冬眠,在较高纬度地区的蝙蝠,在冬季不能捕捉到足够的昆虫而学会的。有时这种状态会长达六个月。
冬天的长短随纬度、海拔而不同,温带地区的冬眠可能会持续四、五个月以上,亚热带地区可能只进行两、三个月。在冬眠期间受到惊扰,会燃烧体内储存的脂肪来逃难。
9、小鸱鸺
冬眠时,它的体温由平时的40℃降到20℃左右,用听筒也听不到心脏的跳动声。可是,春天一到,它的体温自行升高,一醒过来就展翅高飞了。体重可以下降一半。
10、北极熊
只有怀孕的母熊才会冬眠。由于冬季是猎捕海豹的重要季节,因此公熊和未怀孕的母熊,并不会冬眠。
冬天来了,小动物们有哪些过冬方式
动物的几种过冬方式
1、 冬眠。如:蛇、青蛙、乌龟等。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2、迁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有的动物如候鸟,会非到南方去过冬。如天鹅,平时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携老带幼,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过冬,来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儿育女。
3、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4、贮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蚂蚁等。
5、产卵过冬。如:螳螂、蝗虫等。
6、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如:苍蝇和蚊子。
扩展资料:
冬眠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入眠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稳定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到数日。
入眠: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温度。各种动物入眠的环境温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猬27℃左右、黄鼠20~22℃、仓鼠9~10℃。光照、食物及饮水的供应也影响入眠。入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体重。
深眠: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分钟6~18次,降到每分钟1~3次(28~18℃)。
出眠:刺猬的出眠温度约为6~9℃(2~15℃),达乌尔黄鼠约为10℃。除这种自发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电、机械、寒冷或加温、化学刺激以及注射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动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节律性转变为间歇性。
经过几次阵发性呼吸之后,又变成节律性呼吸,而且频率越来越快,如刺猬可达每分钟60次,待苏醒后又趋向平静,变成每分钟36~40次。心率也一样逐渐加快到超过正常水平,然后又恢复平静,这种呼吸和心率的亢进与激醒开始时的战栗产热有关。
与此同时,身体前部的血管舒张,加强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待身体前部复温后,身体后部血管才开始舒张并迅速复温。由于这样的主动复温,使得整个过程只需1.5~2.5小时便可使体温上升30多度而完全苏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物和植物是如何过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