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这个名字从何而来
【拉丁文学名】:Pro-cambarusClarkii(Cirard)【英文名】:RedSwampCrayfish或RedSwampCrawfish【中文名】:又称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分类】: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简介】全世界共有龙虾400多种,北美洲是龙虾分布最多的大陆,分布在北美洲的有两个科(蟹虾科,螯虾科),12个属,300多种。在300多种龙虾中多数经济价值较低,其中Cambarellus属的种类个体最小,个体重量很少超过lg;个体较大(每尾可达到50-80g)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龙虾有原螯虾属Procambams,螯虾属Cambarus,太平洋螯虾属Pacifastacus和叉肢螯虾属Orconectes的种类,其中克氏原螯虾占整个龙虾产量的70-80%。我国是龙虾分布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四个种,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Cambaroidesdauricus,史氏拟螯虾C.schrenkii和朝鲜螯虾C.Similis,后三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朝鲜和日本。【形态特征】(1)外形体形较大呈圆筒状,是世界上最大的虾。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颈沟明显。第1触角较短小,双鞭。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3对颚足都具外肢。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又称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鳃为丝状鳃。(2)附肢龙虾头部有触须3对,触须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头部外缘的一对触须特别粗长,一般比体长长1/3;在一对长触须中间为两对短触须,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栖息和正常爬行时6条触须均向前伸出,若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条长触须弯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击。胸部有步足5对,第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发达,并且雄性龙虾的前外缘有一鲜红的薄膜,十分显眼。雌性则没有此红色薄膜,因而这成为雄雌区别的重要特征。尾部有5片强大酌尾扇,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内弯曲,爬行或受敌时,以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损害。【栖息习性】①底栖龙虾喜栖息于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该虾昼伏夜出,不喜强光。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隐蔽物中,很少活动,傍晚太阳下山后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偶。若受惊吓,迅速逃回深水中。该虾多喜爬行,不喜游泳,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时迅速向后,弹跳躲避。②趋水龙虾有很强的趋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养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进水口周围。下大雨天,该虾可逆向水流上岸边作短暂停留或逃逸,水中环境不适时也会爬上岸边栖息,因此养殖场地要有防逃的围栏设施。③好斗龙虾生性好斗,在饲料不足或争栖息洞穴时,往往出现凌强欺弱、欺小怕大现象。幼体的再生能力强,损失部分在第2次蜕皮时再生一部分,几次蜕皮后就会恢复,不过新生的部分比原先的要短小。这种自切与再生行为是一种保护性的适应。④掘洞龙虾喜欢掘洞,并且善于掘洞。第一,掘洞深度与速度龙虾掘洞的深度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据我们对35例龙虾洞穴的实地测量,大多数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约占测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过1米,我们测量到最长的一处洞穴达2.1米。通常,横向平面走向的龙虾洞穴才有超过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纵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较浅。龙虾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尤为明显。大丰龙虾试验池甲,放入龙虾经一夜后观察,在砂质土壤条件下,大部分龙虾所掘的新洞深度超过30厘米。第二,龙虾洞穴的位置龙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但这种选择常因水位的变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于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处,龙虾洞口最多。但龙虾掘洞的位置选择并不很严格,在我们试验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浅水区的池底部都有龙虾洞穴,较集中于水草茂盛处。第三,生存环境对龙虾掘洞的影响水体底质条件对龙虾掘洞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底质有机质缺乏的砂质土,龙虾打洞现象较多,而硬质土打洞较少。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龙虾洞穴明显减少。但是,无论在何种生存环境中,在繁殖季节龙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适应性】①环境要求龙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各种水体都能生存,无论是湖泊、河流、池塘、河沟、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生存的水体也能存活。龙虾耐低氧能力较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可以爬上岸进行鳃呼吸以维持生存。水质的PH值在5.8-9范围内,溶氧低于1.5mg/L时仍能正常生存。正常生长要求溶解氧在3ml/L以上。②水温龙虾生长适宜水温为24℃-30℃,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32℃时,生长率下降,水温15℃以下时幼体成活率极低。饲养水域昼夜温差不能过大,仔虾幼虾昼夜温差不要超过3℃,成虾不要超过5℃,否则会造成重大损失。在珠江三角洲及华南沿岸地区,一般均能自然越冬,为防较大寒潮袭击,可将越冬成虾放在较深的养殖池中,并在养殖池西北角搭挡风墙或防寒棚。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32℃,若保持28℃-30℃,孵化时间可大为缩短。③PH值龙虾适宜PH值范围为5.8-9,但在繁殖孵化期要求PH值为7.0左右,溶氧量3mg/L以上。但它的抗逆力很强,能生活在一些生活污水、轻度工业废水中,在农药施用地区的田沟、渠道中也有分布。【食性与生长】1、食性龙虾是偏动物性的杂食性动物,但食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稍有差异。刚孵出的幼体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黄为营养,之后不久便摄食轮虫等小浮游动物,随着个体不断增大,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物碎屑,成虾兼食动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动物尸体,也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小型甲壳类及一些水生昆虫。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幼体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螺旋藻粉等,成虾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植物碎屑。2、蜕壳与生长龙虾是通过蜕壳实现生长的,蜕壳后的新体壳于12-24小时后硬化。在水温25℃-30℃条件下,饲养6-8个月,体重可达60-150克。龙虾生长总的趋势是:从孵化后到体重20克这一阶段内,生长速率是加速度的增长;在达到50-100克的阶段,其生长的速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超过这个阶段,生长速率便呈下降的趋势。因而形成一个倒u字形的生长曲线。蜕皮分长蜕皮和生殖蜕皮两种,幼虾脱离母体后,很快进入第1次蜕皮,换上柔软多皱的新皮,并迅速吸水增长,此乃生长蜕皮,由幼体到成体共蜕皮11次。雌虾性成熟后便开始生殖蜕皮,以后每次交配产卵前都要进行生殖蜕皮。【繁殖习性】1、雌雄鉴别龙虾雌雄有所区别,主要可通过以下方法鉴别:1)同龄亲虾个体,雌虾比雄虾大;2)体长相近的亲虾,雄性的大螯比雌性的粗大,且雄性大螯腕节和掌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3)雌虾的第1腹肢退化,很细小,第2腹肢正常,雄虾第1、2腹肢变成管状,较长,为淡红色,第3、4、5腹肢为白色,这是雌雄之间在外形上最明显的鉴别性特征。2、性成熟龙虾在天然环境中6-12个月龄达性成熟,已达性成熟的个体体重一般为30-100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6个月可达性成熟。同龄亲虾,一般是雄虾个体比雌虾稍大。同池塘饲养的龙虾群体,雌雄性比接近1:1。3、繁殖龙虾9-12月龄成熟,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7月,群体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交配时雌虾仰卧水面,雄虾位其上以龙足钳住雌虾前足,步足抱住雌虾将交接器插入雌体,交配时间10-30分钟。交配后3-10小时,雌虾开始产卵,为一次性产卵,产出的卵粘附在腹足的刚毛上。抱卵量约500-1500粒,随个体大小而异。胚胎发育长短与水温高低密切相关,水温较高孵化时间短,水温较低则孵化时间延长。孵化出的稚虾仍附于亲虾的游泳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生长一段时间。在母体的腹部泳足上都附有生长到不同阶段的龙虾幼虾,最大的龙虾幼体体长达1.0-1.1厘米。从第一年初秋龙虾稚虾孵出后,龙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都是附生于母体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离开母体生活。龙虾这种繁育后代的方式,保证了后代很高的成活率。4、产卵龙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水温升至20℃以上时,亲虾便开始产卵,产卵季节在粤东地区可持续6个月之久,一年可产卵3-4次。产卵量随个体大小和性腺发育程度而异,一般每次产卵300-1000粒。个体较大的雌虾怀卵量多些。5、胚胎发育龙虾受精卵粘附于雌体腹肢进行胚胎发育,5-8周后孵化出幼体。受精卵发育速度与水温高低有关,温度高孵化时间短。受精卵初始卵径达2毫米,随着胚胎发育进展,受精卵在不同发育时期颜色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从初产时的淡乳白色依次变为深褐色,出现黑色眼点,最后变为橘红色,此时幼体即将孵出。在32℃水温下,受精卵发育过程中的上述颜色出现时期依次为:淡乳白色1-5天;深褐色12-14天;眼点出现20-33天;橘红色28-35天;破膜而脱离母体35-40天。6、幼体发育刚孵出的龙虾幼体体形构造与成体基本相同,平均体长约9.5毫米,仍继续攀附于雌虾腹肢上1-2周,在此期间幼体也会偶尔离开母体活动。刚孵出幼体依靠卵黄囊营养,直到孵化3周后完全独立生活为止。在适宜的条件下,50-60天后幼体经5-8次蜕壳,体重长至0.5-2克,便可放人池塘进行成虾养殖。【我国的龙虾】淡水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河虾科、原螯虾属,是螯虾属最具渔业经济价值的一种。该虾适应性强,可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沟和稻田等水体中,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山东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基本上为自然性野生资源。据统计,截止2003年,全国累计出口淡水龙虾产品约22.508万t,创汇11.056亿美元,利用淡水龙虾原料118.92万t,因捕捉淡水龙虾而受惠的农户累计收益约66.7亿元。因出口加工行业兴起带出一批提炼甲壳素产品的生物化工企业,由此生产4万余t甲壳素的终端产品,经济价值140余亿元。出口产品卖价偏低,比较效益持续低微。出口淡水龙虾产品卖价的最高年份是1995年,虾仁产品卖价6万元/t~7.5万元/t,就是这样的价格还不及美国地产虾仁出厂价的1/2;虾仁产品利润高达3万元/t~4.5万元/t,整肢龙虾产品利润可达1万元/t~1.8万元/t。随着淡水龙虾原料价格的上涨、出口卖价的下降、加工成本的增加,出口加工企业的比较效益大幅度下降。出口贸易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和风险性相当大,在突破国外技术和贸易壁垒等方面的能力比较脆弱。我国淡水龙虾产品95%以上出口到欧盟和美国,出口量大约各占总量的1/2。十多年来,淡水龙虾产品的出口并非一帆风顺,一直经受着考验,也由此筛选和淘汰了一大批生产企业。主要反映在:①欧盟、美国先后实施卫生注册备案和HAC—CP注册制度后,一批生产企业被淘汰出局。②美国针对淡水龙虾仁不断出台反倾销议案。我国国内大部分生产经营企业因不堪30%~120%的高额关税而退出美国市场。美国今年继续执行反倾销税,而且税率高达223.01%,我国淡水龙虾出口市场失去了半壁江山,出口行业受到严重打击,经济损失惨重。③欧美国家对进口淡水龙虾产品实施动态的质量检查制度。由于我国不少小龙虾企业存在产品安全卫生问题,有些被停产整顿、吊销对外注册代号,有些产品甚至引发了对包括淡水龙虾产品在内的动物源性食品全面禁运。产品的安全卫生问题时有发生,安全卫生隐患依然突出。过去的十几年,出口淡水龙虾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说年年都有,引发了一系列的外贸质量纠纷事件和政府间的贸易摩擦,如美国FDA的“黑名单”、欧盟的全面禁运、人关时扩大抽样检查。追溯出口历史,质量问题的内容也在不断衍化。1999年之前的焦点集中在品质差包装低劣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李斯特杆菌、沙门氏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等细菌卫生指标问题;2000年.2002年,质量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氯霉素上;2002年以来的焦点又集中在硝基呋喃类及其代谢物上。这些问题固然有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在内,但是,有些产品确实存在安全卫生质量问题。行业秩序比较混乱,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生产经营企业之间为了争抢国外客户,低价倾销,倾轧市场;不同省份和地区的企业在安全卫生自控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有些企业源头的安全卫生监控工作还很薄弱,自控体系与官方监控体系之间的衔接不协调;非注册的地下工厂活动猖獗,这些厂卫生条件差、管理水平低、产品安全卫生问题多,而且产品基本上都流人国际市场,造成严重的安全卫生质量隐患和问题;部分出口淡水龙虾卫生注册企业为了获得暴利,违反国家质检总局卫生注册编号制度,收购地下]二厂或企业的水货出口。自然资源开发一轰而上,淡水龙虾资源日渐稀少。虽然淡水龙虾的繁殖力比较强,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一度比较多。但是人为掠夺性地捕捞收购和原料大战的力度更强。多年来,大大小小的出口加T企业和地下工厂不顾淡水小龙虾的自然繁殖规律,不分规格,无限制地收购,对50mm以下的幼虾也不放过,虾农无限制地捕捞,甚至在少数地方利用农药诱捕,一网打尽。因此造成淡水小龙虾资源日趋贫竭。2004年8月,很多加下企业已无虾可收或者收购几天的原料才够一天加工。国内消费市场异军突起,出口行业将面临无米之炊。近几年来,在出口市场的带动下,淡水小龙虾在国内由无人问津逐渐演变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现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食虾风气日盛,许多餐馆已到了无虾不成席的地步。据了解,2004年夏天,仅南京市淡水小龙虾的日消费量就达70t~80t,这个数量是国内2家~3家出口加工企业每日原料需求量之和,而且原料虾收购价远远高于加lT企业,如目前上海、南京等城市就连60mm左右的小虾收购价也高达10元/kg~12元/kg.按此价格收购加工出口,原料成本价就达5万元/t~7万元/t,长此以往,出口行业基本上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营养及药用价值做盱眙十三香龙虾时选虾是关键,一定要挑鲜活个大的,表面看着明亮,虾身硬挺的为好,而且买到雌虾的话,做出的味更为鲜美。鉴别雌龙虾的方法是看虾的头体连接部位下表皮是否有一对成三角的小刺,如果有那就是雌小龙虾。还有啊,买回虾之后,最好先放入水中养一天,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克氏龙虾的营养成分和海虾相当,海虾味道更鲜,人们便以为它的营养成分高。水产品的营养素种类与含量都不亚于畜禽肉,而各种虾体内的营养成分几乎是一致的。各种虾体内含的都是高蛋白、低脂肪,蛋白含量占总体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0.2%。而且所含的脂肪主要是由不饱合脂肪酸组成的,宜于人体吸收。虾肉内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要高于其它食品,同时,它的肌纤维细嫩,易于消化吸收。龙虾不仅是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龙虾还有药用价值,能化痰止咳,促进手术后的伤口生肌愈合。经济价值我国克氏龙虾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在江、河、湖泊等水体中,资量在6万吨以上。江苏是淡水龙虾加工出口的重点省份,全省有加工企业60多家,年加工龙虾出口量6000吨左右,占全国龙虾出口量的90%以上。克氏龙虾成为江苏淡水水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目前江苏淡水龙虾加工品主要出口欧盟、美国,其中出口欧盟的60%以上,由于淡水龙虾加工品销往国际市场后消费者可以直接食用,因而进口国对其卫生、品质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对龙虾生长、捕捞及加工条件和技术水平要求也比较高。为了适应进口国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近几年江苏龙虾加工企业累计投入数亿元资金,其中向欧盟申请注册的14家工厂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加强设备改造,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龙虾在体重25-30g左右性成熟,在水温度20C以上就交配产卵,卵粒直径大,可达1-2mm,产出的卵附于腹部至孵出幼体,抱卵数在300-1200粒,孵化时间约6周。
恐龙动物群研究现状
该区的化石,目前已报道和可鉴定的标本包括以下方面:
4.6.3.1恐龙类
初步研究表明,汝阳恐龙动物群至少存在4大类9种以上不同属种的恐龙,其面貌可以和阿根廷产阿根廷龙的动物群相比较,但是目前汝阳产的化石绝大多数还没有修理,动物群之间的详细对比还需要一段时间。主要是:
(1)大型蜥脚类恐龙
蜥脚类恐龙是大型的食植物性恐龙,它们曾经是最大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中的一些体长估计可达35m,体重最大可达100t。主要生存于侏罗纪,至晚侏罗世达到鼎盛,一些延续到白垩纪。它们中的有些种类具有长的身体和极度加长的颈部,比如梁龙类(Diplodocus),Barosaurus;峨眉龙(Omei-saurus)和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而另一些具有大的体躯和短的脖子,比如Opisthocoelicaudia,最高但不是最长的腕龙(Brachiosaurusbrancai),并且它们当中多数发现于晚侏罗世。相对于晚侏罗世的蜥脚类恐龙来说,白垩纪的蜥脚类恐龙要少得多。在这些蜥脚类中,主要以晚白垩世的巨龙类为主,早白垩世无论从种类上还是从数量上都较少。汝阳盆地的恐龙化石主要以大型蜥脚类恐龙为主,目前报道的有汝阳黄河巨龙和巨型汝阳龙:
1)汝阳黄河巨龙:发现于汝阳县刘店乡刘富沟村西,化石为近原地埋藏,埋藏状态良好。由于该点被当地群众当做“龙骨”断续挖了近6年,发掘时出土的化石已不完整。发掘出的化石主要包括一些椎体(荐椎和前部尾椎体,少量的颈椎,以及肋骨和脉弧等)(图4.145)。
图4.145汝阳黄河巨龙原地埋藏图
汝阳黄河巨龙是有别于刘家峡黄河巨龙的一个新的蜥脚类黄河巨龙,它是目前已知体腔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单根背肋长度达到至少2.93m,前部尾椎椎体具有低矮的、蘑菇状的神经棘,与椎体相比,前部尾椎的神经弓低矮且具有小的神经管道。前部尾椎的神经棘末端的后表面具有大而深、圆形的棘后凹陷(图4.146至图4.149)。
2)巨型汝阳龙新种:发现于汝阳县刘店乡盛水沟村,化石为异地埋藏,与其他多个个体堆积在一起。研究标本包括两个几乎完整的椎体和部分股骨及完整的胫骨(41HⅢ-0002)。其神经棘低,缺少椎前关节突隔板,神经弓的侧面具有大的、不规则的三角形凹,胫骨长达1.27m等。
有关资料看,巨型汝阳龙与世界已知最大的阿根廷龙相比较,其背椎、尾椎宽度比阿根廷龙大和粗壮得多,但神经棘高度明显偏低。可以说,巨型汝阳龙是目前为止报道的世界最大或次大的恐龙。
3)未研究未命名的蜥脚类恐龙:材料特点明显不同于汝阳黄河巨龙和巨型汝阳龙。
(2)甲龙类
甲龙类是四足行走的、植食性的鸟臀类恐龙,它们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以身体背面及侧面披有一排排纵向排列的骨质膜板,以及具有细小牙齿的、独特的头骨构造为特征,骨甲是各式各样外侧有棱嵴的骨板。有的种类在骨甲与骨甲之间还嵌以小骨,身体两侧还有成排的骨棘,就像全副铁甲装备的坦克,具有防护功能,所以甲龙又被形象地叫做“坦克龙”。甲龙几乎发现于每一大陆上。
从传统意义上讲,甲龙类包括两个类群,一组为头骨宽大于长,尾端具有发育尾锤的甲龙类(背甲龙类),另一组为头骨长明显大于宽,尾端的椎体愈合而末端没有形成尾锤的结节龙类。
相对于其他的恐龙化石,比如蜥脚形类,鸭嘴龙类,及小型兽脚类来说,我国甲龙类化石发现的较少。目前我国甲龙类化石主要发现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夏绘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明星龙,内蒙古自治区的绘龙、山西省的天镇龙、山东省的克氏龙、辽宁省的辽宁龙及浙江省的浙江龙。而在以上的甲龙化石中,除了辽宁省的辽宁龙及浙江省的标本归入结节龙类甲龙外,其他的均为甲龙类甲龙,或者科一级分类位置不定。
洛阳中原龙(图4.150):化石包括几乎完整的头骨及小部分下颌,3个具有神经棘的背椎神经弓,1个缺失神经棘的颈椎神经弓,1个几乎完整的背椎,2个背椎椎体,7个中前部尾椎体,3个中后部尾椎体和7个愈合在一起的后部尾椎体,完整的左肱骨,左右两坐骨和一耻骨,一些肩带部分甲板(甲板8种类型),背肋及其他一些破碎骨骼等,保存的比较完整,特别是对鉴定起着重要作用的部分是头骨和尾部的末端都保存得很好,头骨长大于宽,尾部的末端没有形成尾锤等特征,显示该标本为结节龙类甲龙无疑。该化石发现,对于研究我国甲龙类,尤其是结节龙类甲龙的古地理分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洛阳中原龙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具有完整头骨和完好的尾椎末端保存的结节龙类甲龙(图4.151)。它的头骨和尾椎的构造显示典型的结节龙类构造,但是它的坐骨构造却不是典型的结节龙的。结节龙类生活在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甚至可能还生活在南美洲和南极洲。在白垩纪的早、中期,它们的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以后开始衰退,但是在北美洲有少数种类生存到了白垩纪晚期。因此,它的发现对于研究甲龙类的演化,尤其是结节龙的起源、古地理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食肉恐龙类(未研究或研究成果尚未发布)
1)鲨齿龙牙齿;
2)似鸟龙类(Ornithomimosaurs)骨架;
3)窃蛋龙类(Oviraptorosaurs)部分骨架;
4)弛龙类(Dromaeosaurids)。
图4.146汝阳黄河巨龙(41HⅢ-0001)荐椎部分
图4.147汝阳黄河巨龙荐椎
(4)鸟臀目恐龙
鸭嘴龙类恐龙部分骨架。
(5)恐龙遗物化石
部分恐龙蛋皮。
4.6.3.2其他动物化石
1)龟鳖类甲片。
2)双壳类青山中村蚌(亲近种)Nakamuranaiaaff.chingshanensis,近圆中村蚌NakamuranaiaSubrotunda,青山中村蚌Nakamuranaiachingshanensis等,正在进一步鉴定之中。
图4.148汝阳黄河巨龙尾椎、肋骨及脉弧
图4.149汝阳黄河巨龙骨骼化石
3)介形类:Ziziphocypriscostata,Z.sp.,Cyprideaunicostata,C.concina,C.sp.,Candonashang-shuiensis,C.aurita,C.sp.,Candoniellasp.,Darwinulaleguminella,D.contracta,Eucyprisinfantilis,E.debilis,E.sp.。
4.6.3.3古植物
1)轮藻:Clypeatorzongjiangensis,C.jiuquanensis,Flabellocharasp.,Mesocharastipitata,M.sym-metrica,M.xuanziensis,M.voluta,M.latiovata,Obtusocharasp.,Alistocharawangi,A.poculiformis,Ac-listocharamundula,A.huihuibaodensis等。
2)孢粉:蕨类植物孢子以Hsu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Densoisporites为优势分子,见Hsuis-poritesspp.,H.liaoningensis,H.rugatus,Cicatricosisporitesspp.,C.cf.dahuichangensis,C.minor,Den-soisporitesspp.等;裸子植物中以Classopollis花粉占优势,见Classopollisspp.,C.granulatus,C.parvus,C.annulatus。Psophosphaera有一定含量;松柏类双气囊花粉仅见Piceaepollenites,未见气囊分化不完善的古老松柏类花粉;单沟花粉见Cycadopites,Chasmatosporites,但含量较低。
3)植物化石:尚未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