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羊被抓,安禄山是怎么从犯人转身成为审判者的义子的
大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华人多自称为唐人,时至今日,国外很多大城市都有唐人街。
如此辉煌的大唐王朝,自“安史之乱“
开始,就一步步走向衰落了,是无可挽回的衰落。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撬动了大唐王朝稳稳的基石,他是谁?他就是安禄山。
安禄山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出生,是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市)的杂种胡人。列位注意,这可不是骂他,说他是杂种并非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而是事实。因为他父亲是西域康国人,历史上称为粟特人,这个民族擅长经商,估计就是因为做生意才来到了营州;他母亲是突厥巫师,姓阿史德,以占卜算命为业。一个做买卖的,一个算卦的,成了夫妻。安禄山是两个少数民族的混血儿,所以《旧唐书》就称他为“杂种胡人“。
据说他母亲婚后很久没有生育,盼子心切的她,到阿荦(luò)山下祈祷,后来果然生下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便为他取名阿荦山。在突厥语中,“阿荦山“是战神的意思。此时,阿史德女巫当然不会知道,很多年后,这个以突厥战神命名的孩子,将给大唐帝国带来一场生灵涂炭、血流漂杵的战争灾难,成了大唐王朝的掘墓人。
阿荦山的父亲死的早,他母亲就带着他改嫁突厥将军安延偃,从此阿荦山就以“安“为姓,并按“荦山“的谐音改名“禄山“。后来,安延偃的部落被打散了,安禄山就逃到了幽州,在边境的贸易市场上做了“互市牙郎“。所谓互市牙郎,就是为胡汉各族商人提供翻译和中介服务的经纪人,说白了,就是市场上的买卖双方的中间人,买卖做成了,从中得抽分。
安禄山之所以选择经纪人的工作,是因为他有三项优势:一、他父亲是擅长经商的粟特人,他当然也遗传了一些从商的基因;二、他生性狡黠,善于揣测他人心理;三、语言能力超强,据说通晓六种蕃语(还有人说是九种)。也就是说,他是一个鬼头鬼脑的小伙子。
虽然安禄山有这么多优势,但是他做生意的运气却很背,干了十多年中介,还是没挣到什么钱。到了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安禄山已年届而立,依旧两手空空,一事无成。为了早点发财,他决定在中介之外再搞一份“兼职“。
什么兼职?
偷羊。
反正安禄山手头上客户很多,不愁销赃。晚上偷羊,白天就可以把它卖掉。这份“兼职“要是干好了,绝对比单纯干中介要强得多。于是乎,他就当上了偷羊贼。
只可惜,安禄山既不是做生意的料,也不是当贼的料。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正在蹑手蹑脚地“干活“,忽然被人用布袋子一蒙,打倒在地,然后就是一顿臭揍,也是,在以牧业为生的少数民族当中,偷羊是最遭人恨的。第二天一早,这个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偷羊贼就被五花大绑地押到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公堂上。
这是安禄山人生中的第一次劫难。
如果不出意外,安禄山的人生履历将只有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少孤,家贫,流落市井,后盗羊事觉,棒杀,结束。
但是谁也没想到,偷羊贼安禄山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转祸为福,从此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人生。
那天在威武森严的公堂上,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问明案情之后,二话不说,当场命人将这个偷羊贼棒杀,就是乱棍打死。就在那根行刑的大棒高高挥起的一瞬间,安禄山忽然鼓起勇气,扯着嗓子厉声高喊:“大人不是想消灭奚和契丹吗?奈何打杀壮士?“
安禄山长得壮硕魁梧,本来丹田气就很足,加上人之将死的那种绝望和恐惧,这一声嘶喊真是震耳欲聋,撼人心魄。
行刑手登时一愣,连张守珪也颇有些意外。他心念一动,随即饶有兴味地走上前去,把这个气壮如牛的偷羊贼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
眼前这小子生得膀大腰圆,孔武有力,看上去还有几分胆识,应该是块当兵打仗的料。
当时,奚人和契丹人常年入寇唐朝的东北边境,是帝国的一大边患。骁将张守珪之所以被朝廷派驻幽州,就是为了对付这两个凶悍的异族。值此用人之际,安禄山这一声喊确实提醒了张守珪。
是啊,与其打杀壮士,还不如让他上阵杀敌,立功赎罪。
就这样,张守珪赦免了安禄山,并把他留在了自己麾下。
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的安禄山,就这样捡回了一条命,从此踏上了一条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安禄山从一个士兵开始,一步步爬上了高位。最终当上了封疆大吏。
安禄山一人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辖下的总兵力达到十八万五千人,足足占了全国藩镇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强。
除了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还兼任河北采访使,受封上柱国,赐爵东平郡王。
大唐开国一百年多来,外姓武将封王者,唯安禄山一人。
安禄山不仅本人权倾天下、位极人臣,而且一家老小也都跟着他鸡犬升天。他母亲、祖母皆赐国夫人,十一个儿子都由唐玄宗赐名,长子安庆宗官任太仆卿,次子安庆绪官任鸿胪卿,安庆宗后来又娶了皇族的荣义郡主……放眼当时满朝文武,安氏一门可谓显赫无匹、荣宠绝伦。
有谁能料到,此时的安禄山已经“包藏祸心,将生逆节“了呢?史称,安禄山每次入宫,“常经龙尾道,未尝不南北睥睨,久而方进“。站在大明宫前的龙尾道上,这个昔日的偷羊贼正在以一种睥睨天下的姿态南北眺望,并且久久伫立,迟迟不舍得离开……
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
史书的回答是——“凶逆之萌,常在心矣。“(《安禄山事迹》卷上)
是谁撩动了安禄山的野心?
答案只有一个——唐玄宗李隆基。
正是他对安禄山毫无原则的宠信、无休无止的纵容,才孕育了安禄山觊觎皇位的野心,助长了安禄山睥睨天下的欲望。
安禄山的野心一天天膨胀起来,最终发生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期。安史之乱长达七年,由三代皇帝平定,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唐朝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经济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又巨大的影响,唐朝就此变得平庸,再无大唐雄风。
安禄山事迹的简介
《安禄山事迹》为唐代别史杂记,共三卷,唐姚汝能撰。
本书每卷都题“华阴县尉姚妆能纂”。作者是何时人,生平事迹若何,均不可考。全书凡三卷,自安禄山出生到至德二年(757 年)被杀,兼及安庆绪和史思明父子事。安史之乱是标志着唐代盛衰的转折点。《新唐书·安禄山传》比旧传增加了不少内容,通过查对,可知有不少是取材于姚汝能书,另有一些新增的史实,当采自现已佚失的其他有关史籍。但就《安禄山事迹》一书来说,其中尚有不少内容为正史所不载。如玄宗数次所赏给安禄山的各类物资名目,以及安禄山恃宠纵恶在河北潜谋作乱等等具体情节,都值得重视。是书所记无疑是研究安史乱事以及唐玄宗时期东北边防状况的重要资料。
《藕香零拾》所收该书,附有缪荃孙光绪甲辰(1904 年)撰跋文,记其核校情况,颇便参读。现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和齐鲁书社1997年版是比较容易找到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