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要相互抵触,言行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中“矛”指的是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而最锋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本身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韩非子·难一》自相矛盾出处(节选):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原文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成语典故
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能刺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近义词
天衣无缝,汉语成语,拼音是tiān yī wú fèng,意思是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
成语出处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白话释义
前蜀.牛峤《神奇绿.郭翰》:“慢慢地看他的衣服都没有缝,翰问的,说:‘天衣本不是针线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