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人为严嵩语(形容“螃蟹”的名句有哪些)

admin|
217

形容“螃蟹”的名句有哪些

形容“螃蟹”的名句有哪些


形容“螃蟹”的名句有:          

1、霜清螃蟹螯肥                宋         张抡     《朝中措·鸣榔惊起鹭鸶飞》

2、蝤蛑螃蟹与乌螺            宋         徐似道   《阮郎归·茶寮山上一头陀》

3、螃蟹最惢                     宋         海哥     《失调名》

4、池清漉螃蟹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

5、团脐螃蟹                    元            谢应芳 《沁园春 自述》

6、尝将冷眼观螃蟹明             明             无名氏   《京师人为严嵩语》

7、只见他油锅里的螃蟹支不住    清        贾凫西 《木皮散人鼓词》

8、我池有螃蟹             宋         陈傅良 《送王南强赴绍兴签幕四首》

9、看灯螃蟹月前供        宋             陈世崇 《元夕八首》

螃蟹的读音:[páng xiè]   释义:蟹的俗称。 海洋食肉性、具粗状宽大之甲壳类的任一种。

螃蟹的外壳除了腹部以外都是青绿色的,好像披着一件翠绿的罩衣;它的腹部是乳白色的,好像穿着一件雪白的衬衫。螃蟹有八条腿,它的爪很细、很尖,爪上还长着一些细毛毛。它是横着走路,它在水里也是“横行霸道”。


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留下严嵩的性命呢

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留下严嵩的性命呢


在语文课本中曾有一首明朝歌谣《京师人为严嵩语》:“可笑严介溪,金银如山积,刀锯信手施。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讲的就是严嵩贪赃枉法,家中金银堆积如山,又横行霸道,残杀忠良。

光史书所载被严嵩陷害残杀的忠直大臣就有张经、李天宠、王忬、杨继盛、叶经、沈炼,因弹劾严嵩父子而被贬的大臣有谢瑜、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晔、陈垲、厉汝进、徐学诗、周鈇、吴时来、张翀、董传策等。

因此严嵩被《明史》列入奸臣传,成为明朝首屈一指的大奸臣。

十年钤山

历史上的奸臣其实基本上都是才华卓越之辈,严嵩也不例外,他五岁开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十五岁的严嵩就高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前途一片光明。

但在正德三年(1508年),严嵩突然便生了场“大病”,因此只能回家养病,这一养就是十年。这期间,严嵩在钤山读书写诗,颇赢得了一些清誉。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倒台,两年后袁州府修志,请严嵩为总纂,正德九年(1514年)严嵩任总纂,志成后严嵩北上复官。

可见,严嵩的病根不是其他,正是为了躲避刘瑾,而在这十多年的时间内,严嵩也完成了从一个普通读书人向大奸臣的转变。回京后的严嵩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明世宗嘉靖皇帝即位。礼部尚书夏言受到嘉靖的宠幸,因此严嵩利用同乡关系疯狂的讨好夏言。

嘉靖七年(1528年),任礼部右侍郎,奉嘉靖命祭告显陵,回来后说:“臣在恭上宝册及奉安神床时,都及时的雨停天晴,群鹳环绕飞翔,等将碑文投入汉江,河水突然上涨,请陛下命人撰文刻碑,以纪念上天的眷顾。”这番话把崇信道教的嘉靖哄的龙颜大悦,从此记住了严嵩这号人物。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南京吏部尚书。

投机获利

在南京的第五年,严嵩以庆贺嘉靖生日入京。当时正在廷议修《宋史》,于是宰辅就提议把严嵩留下,让他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身份总领其事。此后夏言入内阁,就命严嵩回去执掌礼部事务。

不久,嘉靖想要给自己的亲身父亲上宗号,并放入太庙供奉,爆发了大礼仪之争。开始严嵩和群臣一样反对,但嘉靖马上写了《明堂或问》一书给大臣们看。严嵩立刻见风使舵的转换了态度,还详细地为嘉靖规划好相关的礼仪议程。不久又称庆云显现,写《庆云赋》、《大礼告成颂》上奏嘉靖。

严嵩的一系列政治投机果然获得丰厚的回报,被封为太子太保,获得赏赐待遇也和宰辅大臣相当。

此后严嵩日渐骄横,甚至向宗亲藩王索取贿赂,因此两京的御史弹劾贪污大臣时都是将其放在第一位。但当时夏言等大臣在崇道的问题上经常忤逆嘉靖,严嵩却每每谄媚迎合,而所有青词又只有严嵩的能满足嘉靖的心意,使得嘉靖偏向严嵩。严嵩又令儿子严世蕃打通各部关节,因此每每弹劾都不了了之。

此后,夏言离职。二十一年(1542)八月,严嵩拜为武英殿大学士,入文渊阁值班,仍掌管礼部事务。此时的严嵩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精力旺盛和青壮年无异,早晚在西苑的板房值班,也不回家洗沐。不久甚至直接辞掉了吏部的职务,专门待在西苑的值班房,嘉靖还以为严嵩勤勉,加封为太子太傅。

此后严嵩指使言官弹劾资历更高的翟銮,又侵夺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的权利,独揽朝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