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是谁提出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原文如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译文: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赏析
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非常重视人民的力量,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深刻地认识到,百姓的支持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这也是孟子宣扬“仁政”思想的根本原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于《孟子》,而孟子他的这句话后来也是被人总结成“民贵君轻”而一直被后世所流传。而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是最为重要的,然后是国家,而国君是最为不重要的,而这句话的本质也是反映了孟子他的“民本思想”的。
孟子他认为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只要老百姓过的安稳了,那么国家也是可以安宁的。孟子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所写的《孟子》一书也是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的。孟子他还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和孔子并称为孔孟的人物,而孟子也在后来被追封为了亚圣,更是被韩愈视为继承孔子正统的人。
而孟子他所写的许多篇目,比如《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皆是成为我国后来读书人学习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他的思想便是仁义,孟子他认为人性本善,但是也还要以礼相规矩,也是要以礼义去约束人的行为的。民本思想也是孟子对于国家和人民关系之间的一种讨论与认知。
除了民本思想,孟子还有发展了孔子的仁政学说,并且将其作为了自己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但是实际上孟子他的所有政治理念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一种东西。孟子认为只要统治者去施行仁政,那么人民必然会拥护统治者的,但是如果统治者不去执行仁政,人民便会去推翻他、去反对他。而在教育上孟子也是继续发展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且他还将全民教育当成自己实现仁政的一种方法。孟子也很认可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方法,他认为在教育上要因人而异,所以冯友兰也是认为孟子的地位就像柏拉图在西方的地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