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为什么会是“春秋第一相”?中国古代的“十大名相”指的是谁

admin|
48

管仲为什么会是“春秋第一相”管仲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中国古代的“十大名相”指的是谁一:齐桓公之相——管仲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汉族,字平仲,管仲担任齐国宰相后,字仲,四:汉初名相——陈平陈平(,但管仲不是,五:初唐名相——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

管仲为什么会是“春秋第一相”

管仲为什么会是“春秋第一相”

管仲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当时,齐桓公能称霸天下,为周朝王室维持中原各国的秩序,我个人认为这都是管仲的功劳。

管仲担任齐国宰相后,认为齐国很小,只能困居海边,所以,必须想办法让货物流通、财富累积,让国家富强、军队骁勇。而且管仲还要求“与俗同好恶”,也就是要多听百姓的声音,“民之所欲,常在我心”,老百姓想要的,政府必须想办法满足他们;老百姓讨厌的,政府必须极力避免或迅速改正。

管仲认为,“上梁度而六亲固”,在上位的人能够以身作则,底下的人才会心服口服,跟着效法,否则只会“上梁不正下梁歪”。

管仲还强调礼义廉耻的重要性,“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他率先提出的。百姓如果只是吃饱喝足,而没有任何礼义廉耻的观念和行为,那样社会秩序也很难维持下去。

管仲的人生观是“因祸而为富,转败而为功”。一般人遇到困境,受到挫折,反应都是垂头丧气、意志消沉。但管仲不是,他在倒霉的时候,没时间难过、悲伤,反而逆向思考,逆向操作,想办法将输掉的赢回来,他是个永不放弃的人。

“贵轻重,慎权衡”,是管仲的另一个特色。他会分析利弊得失,该忍时就忍,绝不意气用事;该做时就做,绝不犹豫不决。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最高利益为重,这种境界是很难做到的。

不管齐国国祚长短,单单谈治国,管仲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宰相。不只后人这样赞美他,甚至在当时,就已博得不少好评。

诸葛亮年轻时曾以管仲为偶像,力求模仿之,这就足以证明管仲在治国方面的成就了。

中国古代的“十大名相”指的是谁

中国古代的“十大名相”指的是谁

一:齐桓公之相——管仲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二:秦朝名相——李斯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三: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四:汉初名相——陈平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

五:初唐名相——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

六:大唐名相——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七:北宋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八:北宋名相——寇准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任北宋真宗宰相时,主张真宗亲征抗辽,在“澶渊之役”中战功卓越。为人刚正不阿,礼贤下士,不趋炎附势,敢直言进谏,故被排挤陷害,而致两度罢相,后贬为雷州司户参军。

九:元代名相——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汉化契丹贵族,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重臣。任职近30年,官至中书令,备受重用。有《谌然居士集》。

十:王朝名相——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北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