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八年级下登勃朗峰语文教案全过程)

admin|
84

八年级下登勃朗峰语文教案全过程

八年级下登勃朗峰语文教案全过程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谁有《走向虫子》教案

谁有《走向虫子》教案


八年级语文《走向虫子》教学案例设计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 杨富居
思路概述:
《走向虫子》与本单元其它文章有相同之处,都是写小虫子的。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却突破了贴近生活写作自己自以为是的观感。作者先引出一件小事得出自己的结论:“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这一步。”点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优越感的错误,进而又深入嘲讽了自以为是的局限,用平平单单的故事写出了深邃的哲理。而后的文字中作者又不厌其烦地写了蜣螂与蚂蚁的故事,与前面相同,作者都出于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愿望去帮助两只小动物,却发现要么无从下手,要么是一次又一次的出力不讨好。层层递进深入地对自己的盲目进行了嘲笑。单一深刻的主题和风趣幽默的文字组成固化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另外从写小动物的角度来看,文章与寓言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将二者联系做一比较也易于学生理解。为此,将“自以为是”的理解作为理解文章的关键,将嘲讽人的自以为是作为文章的重点去处理。进一步确定了全面了解事物,认识世界,培养和谐相处的品质等目标。并与之相联系分层设置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目标,展开授课计划。
文章基础积累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不多,除个别画龙点睛式的重点句外,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因此文本的把握与理解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速读方式了解课文梗概,并划出重点词语加强识记;其次点出方法引导主体去完成文体信息的概括,整体了解文章及其框架;再次在讲析中逐层设置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设想动物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等知识点的学习,力求从方法入手理解其作用。
制定授课预案时,一方面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而难、以简驭繁的原则,另一方面还兼顾了文字的特点和主题理解的顺序、层次。预案顺着“自以为是——为什么自以为是?——我们自以为是吗?”三个基本的关键问题展开,将问题通俗化的讲出来。只要攻下“自以为是”这个难点、制高点,其余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为了达到简化的目的,在引出部分添加了选择性图片,使学生明确观察角度由可能是影响我们思考的障碍和局限;理解“自以为是”时还插入视频剪辑,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从形象化的故事中知道“自以为是”。设置问题,提出引导要点,以及讲授分析也力求通俗易懂。探究延伸部分主要以设置问题、分组讨论的方式明确自以为是的经历,从身边人、事、物等方面去认识客观事物、事理,避免武断、臆断,真正懂得追求和谐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选取了四五个选择性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明确“横看成林侧成峰”的道理,进而知道角度方式可能成为影响我的思考的局限或障碍。
二、 字词积累:
速读课文,参照下列注释划出需要积累的词语。
蜣螂(qiāngláng) 土坷拉(tǔkělā) 轱辘(gūlù) 骨碌(gūlu)
说明:实现字词教学目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三、整体感知
跳读课文,看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并写出来。
方法指导:先找出叙述的对象,再明确主要活动,文字中要突出这两点。
说明:训练、培养概括能力与文字操作能力。
四、 探究学习
1、 作者评价虫子说“短视”“盲目”,那他的“远见”又是什么?正确吗?如果你是虫子,又会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作者的这种想法呢?
2、 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教训,请在原文中划出来。
讨论:人为什么会自以为是?(1)先观看视频剪辑;(2)人与其它动物相比有优势吗?有局限吗?
3、 比较三件事中作者的想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方法与活动:老师可引导学生逐一找出作者的想法,然后进行比较。
4、 替虫子着想的作者设想了不少虫子的想法,文中有几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细微的变化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文章还使用了什么方法?
方法: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完成。
五、拓展延伸
5、 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一样的经历吗?(你从动物身上得到过什么启发?
6、 在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中一定也有这样的见闻与经历,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小结: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告诉我们他的认识。面对未知的世界与事物,我们要认真细致的去观察、研究;面对未明的事理,我们要客观谨慎的去辨别、分析;面对未悟的困惑,我们要勇敢冷静的去思索、判断;面对远远近近的交往,我们要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武断,不臆断。世界需要和谐,社会也需要和谐。
六、 作业
用拟人化的方法写一动物活动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