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张仲素这首诗的拼音
秋夜曲 qiū yè qǔ
创作年代:唐代 táng dài
作者:张仲素 zhāng zhòng sù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丁丁漏水夜何长,zhēng zhēng lòu shuǐ yè hé cháng
漫漫轻云露月光。màn màn qīng yún lòu yuè guāng
秋逼暗虫通夕响,qiū bī àn chóng tōng xī xiǎng
征衣未寄莫飞霜。zhēng yī wèi jì mò fēi shuāng
作品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秋夜曲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王维写的《秋夜曲》是七言绝句,描写秋天寒冷的特点,但重点并不在所写的秋天,而是写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赏析:
此题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写初秋月夜少妇的怨情。起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暗示了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的丈夫。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结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便展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惋惜之情。
张仲素写的《秋夜曲》描写的秋天寒冷的特点;和王维写的《秋夜曲》所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
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赏析:
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随着月光的露出,诗人又把笔转到了对秋虫的描写。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少妇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