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诗歌
范文一:
中华千年多文豪,神州万里留思潮。我辈幸为炎黄孙,熟读诗词与文骚。
无奈键盘敲得响,写字不及外国佬。横平竖直本是宝,莫使国粹毁今朝。
范文二:
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
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最爱做的事儿呀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
范文三:
积极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凝聚力。
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普通话,让生活精彩,让社会温馨。说普通话,同青春携手。
用文稜语,和时尚并肩。说好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说普通话,面向现代化,朋友遍天下。用文明语,四海同音,九州一体。说好普通话,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扩展资料: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沿革: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通话
关于普通话的诗有哪些
1、《读《山海经》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白话释义: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2、《夜雨寄北》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白话释义: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3、《过山农家》
年代: 唐 作者: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白话释义:走上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不要责怪烘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
3,《春日》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白话释义: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4、《冬夜读书示子聿》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话释义: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扩展资料:
普通话 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