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到底是老子说的,还是苏轼

admin|
230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语出宋代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意谓很有胆量而不露声色,表面上好像胆小,“若怯”深处是“大勇”;很有智慧而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如愚”背后是“大智”。军事上喻指以假像诱骗敌人。愚:愚蠢,愚笨。

“大智若愚“的解释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

“大勇若怯“的意思是: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扩展资料:

“大智若愚”,并非故意装傻、故意作势,也不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方式,一种态度,即:心平气和,遇乱不惧,受宠不惊,受辱不躁,含而不露,隐而不发,自自然然,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看透而不说透,知根而不亮底,凡事心里都清清楚楚,表面上却显得不知不懂不明不晰;大智若愚的人,大智在内,若愚在外,将才华隐藏很深,给人一副混沌无知的样子,实际上,他们用的是心功。

大智若愚者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强者求己”的境界和心态,踏实做事,顺应自然,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因此,中国话里才有了“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这样一些富于哲理意义的成语,从而也丰富了中国人的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大勇若怯,<span class='chameleon-code-v2'></span>大智若愚,<span class='chameleon-code-v2'></span>到底是老子说的,<span class='chameleon-code-v2'></span>还是苏轼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到底是老子说的,还是苏轼


大勇若怯是苏轼说的,大智若愚是老子说的。

“大勇若怯”出自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译文:但您在还没有到应该退休的时候却拼命请求辞官告老还乡,退缩推托自己因为没有那个能力而止步。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最聪明的人看外表好像很愚笨的样子。最可贵的是没有官位爵禄却受到别人的敬重,最崇尚的是没有导引之术却获得真正的长寿。

“大智若愚”出自《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最白的东西好象是污浊的,宏大的方正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

扩展资料: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时年65岁的欧阳修官至太子少师,却毅然提出告老还乡,七月回颍州家中居住,同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令主张变法的宰相王安石十分愤怒,让御史谢景温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

苏轼遂请求出京任职,于是在熙宁四年六月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离京赴任。途经陈州,时张方平守陈州,其弟苏辙为州学教授。九月离陈州,苏辙送至颖州,一同拜谒昔日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