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为什么攻不下齐国最后两座城池?看似大快人心的乐毅伐齐,是不是为他国做了嫁衣

admin|
69

要求齐军退出燕国,并且分派燕军攻略齐国其他城邑,齐军连年作战而士气低下是乐毅能够击败齐军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齐国便时常出兵攻伐燕国,齐燕两国的具体实情,燕昭王愤于齐军辱国之痛,乐毅率领五国联军伐齐,曾经燕国的守护神晋、齐两国。

乐毅伐齐,<span class='chameleon-code-v2'></span>为什么攻不下齐国最后两座城池

乐毅伐齐,为什么攻不下齐国最后两座城池

公元前316年,作为战国时代七雄之一的燕国国君燕王哙废黜太子姬平,将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此后3年,燕国陷入内乱。公元前314年,齐宣王看准时机,趁子之之乱,向北攻入燕国,燕国军队都不抵抗,城邑都不闭门,50天的时间就被齐军攻占燕都,杀死燕王哙和子之,并开始控制燕国。

燕国经此劫难,几乎灭国。

此后,赵武灵王将燕国公子姬职送回燕国即位,是为燕昭王。齐宣王也在其他诸侯国的压力下被迫将军队撤回齐国。

燕昭王回到燕国后,就面临着一个残破不堪,百废待兴的国家,于是他励精图治,招揽贤才,在振兴国家的同时,也没有忘记齐国的灭国之仇。30年后,燕国终于恢复元气,磨刀霍霍等待复仇时机。此时的齐国由于与秦国争霸,不断树敌,再加上国内暴政不断,从而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采纳了乐毅“合纵伐齐”的策略,与秦、韩、赵、魏四国组成五国联军,拜乐毅为上将军,统一指挥五国军队,攻入齐国。齐湣王毕其功于一役,派遣齐国主力军队至济水以西,与五国联军对峙。

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军法严苛而士气低落,乐毅见此,便亲自上阵,率领联军大破齐军,齐湣王逃回齐都临淄。济西之战后,秦军、韩军撤退回国,乐毅派遣魏军南攻宋地,赵军北取河间,然后亲自率领燕军,不攻打其他齐国城邑,反而直取齐都临淄。齐湣王见燕国骑兵紧追不舍,便逃离临淄,前往莒城。乐毅在攻占了临淄后,亲率燕军主力追击齐湣王至莒城,并且分派燕军攻略齐国其他城邑。半年时间,燕军便攻下齐国72座城池,齐国只剩莒城和即墨两城还在坚守,但此后的5年里,燕军却无法攻陷这两座齐国城市,只能将两座城邑以重兵围困。

乐毅深知兵法要义——当敌人陷入混乱时,便是灭亡他的最佳时机,这也是他提出五国合纵伐齐战略的前提条件。实际上,齐湣王即位后的将近20年时间里,齐国对外连年征伐,对内实行暴政,齐国百姓民不聊生,多有怨言。当燕军攻略齐地时,大多数的齐国城邑都没有抵抗,直接投降燕军。乐毅深知兵法中“乱而取之”的道理,因此获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然而,在围攻莒城和即墨时,由于齐国只剩二城,齐国军民誓死固守之心坚定,再加上齐国通过海上运输,让两座城市被围困时始终不断粮食补给,这让燕军攻占二城的难度大大增加。

因此,乐毅改变了强攻战略,而是采取了逐渐瓦解齐国的战略。乐毅深知民心的重要性,对已攻占的齐国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并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使得齐地百姓拥护燕国的统治。虽然这个战略在燕国占领地区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围攻二城的燕军士气,在不知不觉中也被消耗殆尽了,燕军已经逐渐处于危险之中。

孙子说,领兵作战,不宜久拖,即使军队可以连续获得胜利,也会导致士兵疲惫,士气不足,并会出现攻城不克的现象,而国家更会因连年作战而导致国力下降,因此连年作战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况,前所未有。

此前,齐军连年作战而士气低下是乐毅能够击败齐军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5年围攻二城而不能取胜,也让燕军的士气在逐渐消耗殆尽。公元前279年,燕惠王撤换乐毅,即墨守将田单看准时机,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此时,燕军兵无士气,将无战心,一触即溃,被田单率领齐军追击,燕国攻占的齐地72城在短时间内尽被齐军收复。乐毅攻心以经营齐地的战略符合统治齐地的客观情况,但由于没有尽快攻占闾城、即墨二城,使燕军逐渐陷入危险之中,而齐军却在积蓄力量之后实现了绝地反击。

乐毅熟识兵法,却没有一鼓作气攻占齐地最后二城,让灭齐事业最终功败垂成。

看似大快人心的乐毅伐齐,<span class='chameleon-code-v2'></span>是不是为他国做了嫁衣

看似大快人心的乐毅伐齐,是不是为他国做了嫁衣

公元前314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起兵讨伐子之,燕国于是陷入内乱之中,而与此同时,齐宣王亦决定出兵助太子平夺回君位。

然而齐国集“五都之兵,北地之众”浩浩荡荡进入燕国,名义上是帮助太子平即位,实则行灭燕之举。齐军入蓟,攻城略地,不久燕王哙、子之、太子平均死于齐军之手。

就在齐军纵乱燕地之时,以秦、赵为首的五国诸侯联合向齐国施压,要求齐军退出燕国,最终齐国被迫撤军,与此同时赵武灵王护送公子职入燕即位为王,即燕昭王。

齐国撤军后,燕昭王愤于齐军辱国之痛,立志灭齐以报仇,为此,他以高官厚禄广招天下名士入蓟以助他兴燕,乐毅即为此时入燕。之后燕昭王励精图治二十八年,终使燕国走向繁荣之顶峰。于是在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将,联合秦、赵、韩、魏四国,以五国联军伐齐,最终连下齐国七十余城,终报了当年齐国乱燕之仇。

以上便是“乐毅伐齐”的故事。

乐毅像

然而燕昭王虽然报了仇,但事实上,燕国报仇之举不仅没有给燕国带来更进一步的回报,还葬送了燕昭王二十八年励精图治所创造的成果,甚至对于燕国来说,此次报仇也让燕国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若以日后天下大势的走向来看,乐毅伐齐实让秦国坐收了渔翁之利,恐怕这个结果是当初燕昭王与乐毅怎么都预料不到的吧?

那么,乐毅伐齐究竟为何葬送了燕国,又如何为秦国做了嫁衣呢?此问题,我们只需从“乐毅伐齐给燕、秦两国带的影响”两方面去展开探讨。

“乐毅伐齐”前,燕国的形势及伐齐对燕国的影响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立国最久的一个,周初武王封召公于蓟,即燕国之由来。

然而,燕国虽立国七百余年而不倒,但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春秋时期便饱受北方胡人入侵之苦,如:

公元前679年,山戎入侵,被迫迁都。

公元前664年,山戎再次入侵,幸而齐桓公发兵来救。

战国形势图

待进入战国时代后,北方胡人威胁虽暂得解除,但随着周礼制度的彻底崩溃,各诸侯国放弃了“仁义”和“尊王攘夷”的大旗,转而进入互相攻伐的混战阶段,曾经燕国的守护神晋、齐两国,一个已经分裂不复存在,另一个则成为燕国的新患。在齐国看来,曾经自己所保护的对象燕国如今已是随时可以吞并的待宰羔羊,所以,自战国时代起,齐国便时常出兵攻伐燕国,侵占燕国土地以壮大自己,如:

公元前380年,齐国伐燕,夺燕之桑丘,燕国向三晋求援,齐军退。

公元前378年,齐国伐燕,燕国再次向三晋求援,齐军退。

公元前373年,齐燕交战于林营,齐军败。

公元前355年,齐国入侵燕国,燕军败齐军,齐军退。

公元前333年,齐国攻燕,夺燕国十城。

由此来看,战国时代,齐、燕两国常年交战不止,而从齐、燕两国的数次交战中更不难看出,面对齐国的入侵,燕国几乎只有抵抗之能而无反击之力,甚至很多时候燕国还需要求助于三晋才能击退齐军,以此来保自身安宁。

乐毅雕像

燕国之弱,齐国之强,这就是乐毅伐齐之前,齐燕两国的具体实情。

甚至燕国在燕昭王二十八年的精心治理下,北击东胡,扩地千里,实力已经达到立国以来的顶峰时期,但依旧不是齐国的对手,所以有鉴于此,燕国才决定联合秦、赵、魏、韩四国共同伐齐。

乐毅率领五国联军伐齐,于济水之西大败齐国,消灭了齐国主力,至此,齐国已经不再是燕国的威胁,而济西之战后,乐毅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这个决定看似让燕国独享灭齐之成果,但实际上却让燕国开始进入难以逆转的死局之中。

济水之战后,乐毅见齐国主力覆灭,便决定独领燕军深入齐国腹地,行灭齐之实,为此他给予秦、韩两国以重金,让魏军攻占齐国吞并的原宋国大片土地,赵军占领河间,这样一来,四国都得到了实在的好处,便非常乐意地听从了乐毅的命令而停止用兵于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