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最早出现在哪儿是不是<西游记>
一、这个词最早不是出现在《西游记》中,而是中国文人的独创,毕竟谁到了一个新鲜的地方都想要留下点什么,这就催生了这样的一个词,有关的情况解析如下:
由来
古代文人旅游,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希望通过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所创造的诗、文、词、提名书法等“文化“,给山水增辉,与天地同寿。在中国人看来,人生一世,若不留下些雪泥鸿爪,就会与草木同腐,这种“留名“思想,古已有之。因此,古人在旅游时,就特别重视在风景名胜留下一点痕迹,希望通过金石文字和无情的时间抗衡。
二、必要补充,有关旅游文明的知识:
“到此一游“这一“文化“发展到现今,寄托情怀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某人“到此一游“,并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以各种方式在各种材质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长城有,故宫有,泰山有,甚至某棵树上都有,更甚者在国内屡见不鲜的“到此一游“,居然还出现在外国名筑上。2013年5月24网络爆出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出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针对此事件再度引发舆论对“公民素质“的讨伐。
为什么「埃及到此一游」事件引起了国人如此强烈的反响
毁坏文物的行为本来就是在道德上和法律上都不能够被容忍的。只不过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对单个个案的舆论关注度就相对少很多,况且也很难监管和防范这样的行为。这次埃及的到此一游事件,因为是在国外,因为是受世界认可的3000年古文物,因为‘只有中国人’这么干;情况特殊,所以就成了一个绝好的引爆点,也就再次激起了舆论对这种行为的声讨。
还有就是,这不仅仅是【到此一游】的事儿,因为是发生在国外,还牵扯到近年来同样热议的海外中国人形象的问题。之前被吐槽的只是国人在海外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态度傲慢、不遵守当地社会规范、无契约精神、重购物轻观光等梗。这次的【到此一游】相当于有刷新了在海外中国人劣习的底线,把本来就很火的现象推向了新的高潮。
这次真心不关自卑心理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