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埠镇的建置沿革
明朝以前,县以下区划设置为坊乡、图、堡、局。到明朝时,黄埠、盐洲属归善县的外管都。清初,归善县改内管都为内外管社,黄埠、盐洲属内外管社和约堡。乾隆七年(1742年),改平政驿为平政司。同治九年(1870年),黄埠、盐洲属平政司和平约堡。
民国时期,县以下区划设置为区、乡、堡、甲。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改用民国纪年,废除州府制,归善县改为惠阳县.民国20年(1931年),惠阳县设吉平乡,黄埠、盐洲属吉平乡辖。
民国29年(1940年)4月,广东省施行新县制,同时也进行乡镇调整。惠阳县于民国31年(1942年)1月1日起实行,全县仍分6个区,设6个署,99个乡,每区规定15~20个乡镇,设6个区。其中惠东境内3个区署、48个乡镇、508个堡、4827个甲,区署驻平海。黄埠乡、盐洲乡属第六区。
1949年12月,惠东县设3个区,即平白(第六)区、稔平(第八)区、祝东(第九)区,8月,成立平吉乡人民政府,黄埠、盐洲属之。1950年6月,撤销平吉乡,分为吉隆、平政两个乡,黄埠、盐洲属吉隆。1951年11月,惠阳县设22区,一个镇(惠州镇),惠东片区设10个区,黄埠、盐洲属吉隆(第十七区),设黄埠乡、盐洲乡、白前乡。
1957年12月,撤区建乡(镇),惠阳县50个乡镇,建制吉隆乡,黄埠、盐洲属之。
1958年4月,惠东县由惠阳析置,9月建立吉隆人民公社,当年11月惠东又并入惠阳县,黄埠、盐洲所属的吉隆公社也改隶惠阳县。1961年6月盐洲从吉隆析出成立大洲渔盐人民公社。
1961年6月吉隆公社析出吉隆、黄埠两个公社,黄埠、大洲隶属惠阳县。
1963年1月,吉隆、黄埠两个公社合并,建立吉隆人民公社,大洲渔盐公社建制不变,隶属惠阳县。
1965年7月,恢复惠东县间建制,下设13个公社,大洲渔盐公社建制不变。1966年4月,吉隆公社析出黄埠,建制黄埠公社,隶属惠东县。
1983年10月,全县撤公社设区公所。11月,黄埠公社改称为黄埠区公所。
1987年2月,全县撤区建镇,黄埠区改为黄埠镇,大洲根据省地名委员会和省国土厅1986年公布的海岛名称,复名“盐洲”,建制盐洲镇,镇政府驻市仔。
2006年4月,吉隆镇、黄埠镇、盐洲镇3镇合并为吉隆镇,镇政府设在吉隆。
2008年6月,黄埠、盐洲从吉隆析出,建制黄埠镇,镇政府设在黄埠。
黄埠镇的经济
2001年,黄埠镇工农业总产值17.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6亿元、农业产值5783万元、财政收入15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37元。盐洲镇工农业总产值2.0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622万元,农业产值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10元。其中黄埠镇单鞋业产值就达15.6亿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90.6%。盐洲镇海水养殖业产值9875万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48%。黄埠镇制鞋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制鞋为龙头,兼有鞋材生产与加工、皮革塑料、五金、纸品包装、印刷、针织、建材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现有鞋厂、鞋材配套厂、鞋料店3160家,共有机械化流水生产线164条,鞋材厂、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鞋3亿双,拥有国家免检产品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4个,鞋业产值近80亿元,黄埠已成为“广东省时尚女鞋之都”、“广东省制鞋专业镇”和中国时尚女鞋重要生产基地。农业方面,形成了以海水养殖、优质水稻、优质番薯和特色蔬菜生产为主的“三高农业”发展新格局,被评为“惠州市网箱养鱼之乡”。
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7.7亿元,是2001年的3.9倍,其中工业产值65亿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96%,农业产值2.6亿元,占4%,镇财政收入19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48元。对比全县,境内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3.7%,其中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4.8%,渔业产值占全县的17.8%,工业和渔业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
201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同比增长15.1%;“两税”收入905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0288元,同比增长10.2%。一、二、三产业比例为5:66:29。2014年, 80年代中期,黄埠镇委镇政府提出“以鞋立镇、以鞋富民”的发展思路。到1991年,黄埠的制鞋企业发展到300多家,1993年,黄埠鞋业发展到510多家,从业人员10000多人,其中“三来一补”( 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料加工及补偿贸易)企业40多家,利用外资5000多万元,联办独办家庭制鞋厂、配套厂460多家,年产鞋1200万双,工业总产值9210万元,比1978年增长62倍,其中鞋产值8764万多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5%。到2011年,全镇包括盐洲有鞋厂、鞋材配套厂、鞋料店3160家,其中鞋业企业1470家, 从业人员10万多人, 年产鞋3.6亿双,工业总产值近90亿元,其中鞋业产值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3.5%,鞋业成为镇的经济支柱,同时带旺建筑业、运输业、食品加工业、贸易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 黄埠镇制鞋行业拥有机械化流水生产线163条,省著名商标12个,省名牌产品4个,市知名商标21个,年产鞋近6亿双,鞋业产值182亿多元;远东、信利达等数十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ISO9002认证生产的各式时尚女鞋畅销全国各地及亚洲、欧美、中东等80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15.1%产鞋6.2亿双,鞋业产值182亿元,同比增长30.5%和30.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8年黄埠、盐洲农业总产值1987.6万元(现行价,下同),农民人均年收入1231元(两镇平均数);1998年农业总产值17326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812元(两镇平均数);2008年农业总产值21515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6690元;2011年农业总产值26377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9048元。
步入2000年,黄埠、盐洲加大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2008年以来,开展优质水稻、紫罗兰番薯、西冲莲藕等种植,并发展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2010年,全镇种粮大户增加到81户,种植面积达3000亩。镇府还通过引进农业大户分别在西冲、沙埔、群英等村组织马铃薯1000亩;引进水产养殖大户投入1000万元,在沙埔承包500多亩滩涂进行高水位养殖虾苗。2011年,全镇稻谷总产达3922吨,薯类总产513吨,蔬菜总产5705吨,海水产品9697吨。
随着黄埠鞋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境内农业占工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1991年,黄埠、盐洲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1%;2001年,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下降到13.4%;到2011年,农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8年,黄埠、盐洲从事农林牧渔盐业生产的劳动力占总劳力的86.6%,1998年占48.2%,2011年仅占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