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极熊的数量?大熊猫 简介

admin|
241

2021年北极熊的数量

2021年现存2.2万到3.1万只北极熊,他们的数量正在随着栖息地的缩小而减少。

2011年到2021年,因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冰川融化加剧,导致北极熊数量迅速减少。

北极熊(学名:Ursusmaritimus):是熊科熊属的一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身体大而粗壮,肩高可达1.6米。成年雄性体重在300-800千克之间,头体长可达2.5米。

相关信息:

雌性较小,体重150-300千克,体长1.8-2米。与棕熊相似,只是没有肩部驼峰。头部比其他熊的头部相对较小,耳小而圆,颈部细长。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每只脚有五个脚趾,爪子不可缩回,前爪大而桨状,适合在薄冰上游泳和行走。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圈冰层覆盖的水域。冬季洞穴的深度可达永久冻土层。首选栖息地是北冰洋的浮冰。发生断裂和重新冻结的冰缘和压力脊提供了最好的狩猎场。一般单独行动,只有在交配和哺乳期例外。

在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约66.6%不活动,其余的时间29.1%花在走步和游泳上、跟踪猎物1.2%或进食2.3%。北极熊是优秀的游泳者,它们可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寻找食物。是肉食性最强的物种,98.5%的食物都是肉类。

主要猎物是海豹,甚至更大的物种,如海象和白鲸。也捕食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有时也会打扫腐肉。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在春末夏临之时,还会到海边的地方来取冲上来海草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物质。

北极熊分布在整个北极圈冰层覆盖的水域。在每年夏天北极圈海冰完全融化的地区,北极熊被迫在陆地上度过几个月,在那里它们主要以储存的脂肪为食,直到海面冻结。

大熊猫简介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pi),《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