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大致分类有哪些
与现生的其他爬爬行动物相比,恐龙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都很特别,恐龙有着全然直立的姿态,它们的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与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相比,如鳄类,它们的四肢是向外伸展的。恐龙的架构在走路和奔跑上就显得更为有利了。科学家们根据恐龙腰带构造的特征不同,将恐龙分为了两大类:
一、蜥臀目
从侧面来看,蜥臀目的腰带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对于这样的结构和蜥蜴很像,样子不是很好看。
蜥臀目可分为蜥脚类和兽脚类。
1.蜥脚类。它们主要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原蜥脚类,生活于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身形中等,是杂食——素食性的恐龙。蜥脚形类,生活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恐龙,属于素食者。一般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其中,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主要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的马门溪龙,其脖子由19节颈椎组成,大约是体长的一半,在世界上已知的体形最大的动物是地震龙或是易碎双腔龙等。
2.兽脚类。这类恐龙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是肉食者,它们是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较为发达,它们有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霸王龙。还有就是异特龙、巨兽龙等。
二、鸟臀目
从侧面来看,鸟臀目的腰带是四射型。其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
鸟臀目分为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角龙类和肿头龙类。
1.鸟脚类。它是是鸟臀类中,也可以说是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生活于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属于素食恐龙。鸟脚类主要是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代表恐龙有鸭嘴龙、禽龙等。
2.剑龙类。它们生活于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中最早灭亡的一大类。它们是用四足行走,在背部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两对或多对骨质刺棒。代表恐龙有剑龙、肯龙等。
3.甲龙类。生活于白垩纪早期,属于素食者。它们的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代表恐龙有海拉尔龙、甲龙等。
4.角龙类。生活于白垩纪晚期,属于素食者。它们是用四足行走,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在我国北方所发现的鹦鹉嘴龙就是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5.肿头龙类。生活于白垩纪,长相比较特别,它的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
对于恐龙而言,不管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对于其他爬行动物来说,这个孔是没有的。这个孔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和其他各目的爬行动物相比,有着最近亲缘关系的就是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的动物之间。
恐龙有哪些种类和名字
恐龙分为两大类,这是根据它们的“腰带”的不同所做的区分:蜥臀类恐龙(蜥臀目),其中包括所有肉食性恐龙与最大的植食性恐龙;鸟臀类恐龙(鸟臀目)则都是植食性恐龙,包括那些长相很奇特的恐龙。
1、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2、异齿龙又名异齿兽、长棘龙,它是类似哺乳动物的盘龙类肉食动物,生活在二叠纪。异齿龙与哺乳动物关系较近,与恐龙、蜥蜴、鸟类等的关系较远,它的化石在北美与欧洲等。
异齿龙是二叠纪时期的肉食性古生物,一般大众将异齿龙联想是恐龙的一份子,但异齿龙其实并不是恐龙。更确切地说,它们被归类为盘龙目。尽管它的外形像蜥蜴,但异齿龙与哺乳类的关系较接近,离真爬行动物(如恐龙、蜥蜴、鸟等)较远。
3、梁龙,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所发现。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们的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4、翼龙又名翼手龙(Pterosauria),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共有近100多个品种。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希腊文意思为“有翼蜥蜴”,是飞行爬行动物演化支。
生存于晚三叠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1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翼龙类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翼是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的皮肤膜衍生出来的。
5、三角龙(属名:Triceratops)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两个有效种:褶皱三角龙、究竟三角龙,但还有其他属被命名。三角龙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