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分别是什么?海生爬行动物(marine reptiles)

admin|
99

史上最大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分别是什么

利兹鱼 中文名称( chinese)→ 利兹鱼 时代(period)→ 晚侏罗纪 1亿6千5百万-1亿5千5百万年前 分布(found in)→ .. 发现地层(stratum)→ ... 天敌(natural enemy)→ 滑齿龙、地栖鳄、弓鲛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体长(length)→ 长27米 推测体重(mass)→ ...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a]利兹鱼是一种巨大的鱼,能使海洋中所有其它动物都显得矮小,但它是一位温和的巨人,靠小虾、水母和小鱼这些浮游动物过活的。它可能缓慢地游过大洋的上层水体,吸入满满一口富含浮游生物的水,然后通过嘴后部巨大的网板把它们筛出来。它的进食习惯类似于现代的蓝鲸,蓝鲸也只靠浮游生物过活。它们可能作长距离的旅行,寻找世界的某个地区,在那里有浮游生物因季节原因聚集成一大团浓稠的营养汤。利兹鱼所生活侏罗纪的海洋仍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尽管它身躯庞大,却没有专门防御措施抵御掠食者,比如滑齿龙和地栖鳄。一次攻击未必能杀死成年的利兹鱼,几个掠食者却能造成致命的伤害。25米60吨中文名称( Chinese)→ 滑齿龙 拉丁文学名( Name)→ liopleurodon 发音(Pronounced)→ LI-PLOO-ro-don 含义(Meaning)→ .. 门(Division)→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纲(Class)→ Reptilia 爬行纲 亚纲(Sub Class)→ Lepidosauria 上孔亚纲 目(Order)→ Squamata 蜥鳍目 亚目(Sub Order)→ Lacertilia 蜥鳍亚目 科(Family)→ Pliosauridae 上龙科 属(Genus)→ liopleurodon 滑齿龙 模式种(TYPE SPECIES)→ ... 其它种(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MISASSIGNED SPECIES)→ ... 时代(Period)→ 侏罗纪中期至晚期 距今1.6亿-1.55亿年前 分布(Found in)→ 欧洲 发现地层(Stratum)→ ... 天敌(Natural Enemy)→ 无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体长(Length)→ 18-25米推测体重(Mass)→ 150吨发现者(Discoverer)→ ...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 ... [A]平滑侧齿龙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水生猛兽,侏罗纪晚期,它们庞大的身影在四片巨型桨鳍的驱动下,威严地划破浅海水域,宣泄着无形的霸主气势!滑齿龙的长颚里满部尖锐的牙齿,在这样一台吞噬机器前,鳄鱼、利兹鱼、鱼龙甚至其他上龙都要退避三舍,否则必难逃厄运。滑齿龙的鼻腔结构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气味,这样滑齿龙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现猎物行踪。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齿龙一生都在水中度过,因此它们也是卵胎生动物,喜欢在浅海域产仔。直到最近科学家能确定的最大成年滑齿龙不过是18米,但2003年在墨西哥出土了一具18米的上龙(可能是滑齿龙)化石,而它不过是一只幼兽!如果它成功长大,那肯定会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估计bbc又是哗众取宠,有待继续查证) [B]一些保存相当完好的滑齿龙骨骼化石,清楚显示牙齿的排列及其头部的形状。但这些头骨并不一定就属于片中威胁牛津夏(Oxfordshire)附近水域,长达二十五公尺的滑齿龙。但在国家历史博物馆中,有一些头骨碎片似乎属於滑齿龙,就算不是,也是属于一种与滑齿龙极其类似的生物。其中一块骨骼碎片特别属於一种长二十公尺的生物。经由计算电脑中滑齿龙的模型,及其该有的漂浮能力,其合理的体长与体重上限分别为二十五公尺与一百五十公吨。这只代表滑齿龙可能的体型上限,有些古生物学家会将它们的体重设定在低於此标准。 [C]滑齿龙的牙齿显示它们是肉食性动物,至于滑齿龙如何猎食,则要观察眼睛的所在位置,以及游泳的速度。古生物学家茱蒂-玛莎研究过很多海洋爬虫类的游泳情况与方式,认为像滑齿龙这种使用四只鳍状肢来游泳的生物,速度一定不会像大眼鱼龙那样快。速度比猎物缓慢的生物,便得使用突袭法来补食。有一项证据可以用来证明这个推论,就是滑齿龙的眼睛长在它们的头顶;这种生物会从下方突袭猎物。 [D]滑齿龙可能是「反色彩」结构,就是头部为深色,如此从上方较难被发现,而底部为浅色,如此下方可以作为伪装。另外可以作为滑齿龙行为线索的,是它们的头骨顶端有两个鼻腔。最为常见的理论,就是它们具方向感的嗅觉;猎物的化学特徵在某一个鼻孔会比另一个还要强烈,滑齿龙可以依此来判别猎物的方位。再者,滑齿龙的吃相可能不是太好。在牛津黏土层中,发现了很多大眼鱼龙与短尾龙的半个头骨。对於这些剩菜是否为滑齿龙所留下尚不确定,但是以体型来看,滑齿龙是头号嫌疑犯。时代:1.65~1.50亿年前 地球,1亿4900万年前。当剧烈的地质运动缓慢地撕扯着古老的泛大陆时,稳定上升的海平面塑造了侏罗纪的海岸线。数千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区被海水淹没,形成大片被地质学家称为“陆表海”的浅水区域,这些充满阳光的水域成为生物演化的又一个舞台。 由于具有更为丰富的潜在的食物来源,很多陆生动物开始逐步适应水生生活。在先后成为陆地和天空的统治者后,爬行动物此时完成了对中生代海洋的接管,其表现就是,成为这一环境中的终极杀手,生态学中称为“顶极消费者”。 这些海洋猎手与恐龙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同样是体形庞大的怪兽。尽管它们以单一的方式——浮到水面上来呼吸空气,可是体形已经变化得多种多样:鱼类般流线型外表的鱼龙类,它们可以潜到较深的海水中去追逐乌贼;适应了咸水环境的鳄鱼对菊石的坚硬外壳毫不介意;长脖子的鳍龙窥视着那些打算游出阴影的鱼群。这些海洋猎手中体形最大的是上龙类(pliosaurs),比如长达25米的平滑侧齿龙(Liopleurodon), 这是那个时代,以至于有史以来最大的肉食动物。平滑侧齿龙的巨嘴有3米长,似乎专为撕碎它那些倒霉的猎物而设计。这些水中的居民完全可以使岸边的恐龙感到恐惧。 仿佛是来自过去的恐怖回响,这件完整的平滑侧齿龙骨架化石清楚地显示了上龙的骨骼特征:注意它腹部那些宽大的盘状骨头,这些骨骼使它的躯干得到加固。 一只完全成熟的雄性平滑侧齿龙在水下静静地观察着发生的一切。从他四肢的姿态可以看出,这有史以来体形最为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已经做好了攻击的准备。这只怪兽体长25米,重达150吨,每个鳍状肢都有3米长。匕首般的牙齿从他巨嘴的末端龇出,可以轻易刺穿任何猎物的皮肤。平滑侧齿龙嗅觉灵敏,善于靠鼻子在海水中追踪猎物,事实上这只平滑侧齿龙就是从150公里以外被出生的小鱼龙吸引来的。 平滑侧齿龙慢慢抬起他宽大的头,同时轻轻地将鳍状肢向下按。这个庞然大物开始举步向前,带起的水流把菊石冲得前后翻滚,鱼群慌忙躲进珊瑚礁。刹那间,杀手张开大嘴,紧紧咬住了毫无防范的大眼鱼龙,巨大的攻击力量使他的头和猎物一起跃出水面,然后又重重地砸向海面。在这阵突如其来的血雨腥风中,他的猎物一下子就没命了。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大眼鱼龙的身体已从背部折为两截,体内的小鱼龙也被平滑侧齿龙的利齿戳穿了。偷袭得手的猎人心满意足,他晃动着脑袋,一边调整猎物在嘴里的位置,一边快速地撕咬大眼鱼龙尸体。最后,雌鱼龙的尸体被撕扯成三段,平滑侧齿龙咬住最前面的一截浮到了海面上,一仰头,这块大肉块就顺势落到嘴里,被他囫囵吞下。他换了一口气,再次回到海底,叼起第二截鱼龙尸体,然后浮上海面……与此同时大眼鱼龙那条漂亮的新月形尾巴掠过珊瑚礁,慢慢滑向100米深的海底。25米150吨

海生爬行动物(marine reptiles)

自1999年首次报道在关岭地区发现海生爬行动物以来,由于其如此的丰富和保存完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为科学界所知,并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注意。继李淳(1999,2000),刘俊(1999,2001),尹恭正等(2000),李锦玲等(2000,2001)等先后报道了有关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后,Rieppel等(2000),Liu&Rippel(2001),Nichollset al.(2002),李淳等(2002),罗荣明和俞羑艺(2002),陈孝红等(2003)、程龙(2003)以及Jiang et al.(2004)等又做了进一步研究。通过近年来本项目的中方成员,联合欧洲有关地质古生物学家开展的关岭生物群的国际合作研究,进一步证明在关岭地区小凹组下段上部产有世界上晚三叠世卡尼期(Carnian)保存最好和最为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主要类型有:鱼龙类(ichthyosaurs),海龙类(thalattosaurs)和楯齿龙类,或称龟龙类(placodonts)。严格地讲,在世界其他地区往往很少发现的海龙类(thalattosaurs)化石在关岭地区则相当丰富,它们几乎和鱼龙类(ichthyosaurs)同样的多彩;但有趣的是,在世界其他地区三叠纪黑色页岩中常见的爬行动物则未在关岭化石库中发现,而且,除了一块可能属斜横蜥类(plagiosaurid)的两栖动物化石外,尚没有任何陆生爬行动物发现。下面关于上述三类海生爬行动物分类、演化和古生物地理的讨论是基于2001~2002年和最近三年合作研究所采集的,以及保存在关岭县政府内近百具较完整保存的鱼龙类(ichthyosaurs)和海龙类(thalattosaurs)骨架的研究,和我们所发现并原生态保存在卧龙岗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标本的研究。估计在小凹组中已发掘的鱼龙类和海龙类标本数量达数百块,但所发现的楯齿龙类化石标本较少,我们只采获到6具。

当前在小凹组海生爬行动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分类上的混乱,这主要是由于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标本,以至同一种类型的海生爬行动物被不同研究者冠以不同的名称。其中影响最大,涉及系统分类问题最多的可能是尹恭正等(2000)对几种鱼龙化石的命名。遗憾的是,所依据的大量标本后来被关岭县政府收走,从而给观察和研究这些标本带来一定的困难。

鱼龙类(ichthyosaurs)

根据对关岭化石库中所发现和报道鱼龙化石的研究和厘定,计有三个不同属种的鱼龙存在,它们均比混鱼龙科(Mixosauridae)和杯椎鱼龙科(Cymbospondylidae)进化(more derived)。所发现的三种鱼龙类化石包括:骨架为小型至中型的周氏黔鱼龙(Qianichthyosauruszhoui Li,1999)(图版1;图版2,图1-2);骨架为中型至大型的邓氏贵州鱼龙(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 Cao et Luo in Yin eta.l,2000,?=Panjiangsaurus epicharis Chen et Cheng,2003)(图版3-4);以及具大型骨架的梁氏关岭鱼龙(Guanlingichthyosaurus liangae Yin in Yin et al.,2000)。

在所发现的鱼龙中,黔鱼龙(Qianichthyosaurus)由于其个体小而最为常见(图版1;图版2,图1~2),在我们所采集的标本中,除发现幼年期个体外,还首次发现含胚胎的母体化石(图版1,图1)。根据对该种鳍的解剖,该种与北美卡尼阶底部的真鱼龙类(euichthyosaur)的Toretocnemus的关系最为密切,虽然黔鱼龙在坐骨(ischium)的形态和前鳍状肢(front flipper)的延伸长度方面较Toretocnemus进化(Nicholls et al.,2002)。关岭混鱼龙(Mixosaurus guanlingensis Yin,2000)则可能是较幼年期周氏黔鱼龙(Qianichthyosaurus zhoui Li,1999)的同义名,尽管Mc Gowan和Motani(2003)认为前者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类型。

第二种常见类型则是邓氏贵州鱼龙(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 Cao and Luo in Yin et al,.2000) (图版3~4),本书作者之一(Martin S.)认为,该类型还包括可能应归属于该种幼年期同义名的亚洲杯椎龙(?Cymbospondylusasiaticus Li and You,2002)和美丽盘江龙(?Panjiangsaurus epicharis Chen and Cheng,2003)。

第三种是个体最大和数量最少的梁氏关岭鱼龙(Guanlingichthyosaurus liangae Yin in Yin et al.,2000),根据该类型头骨令人吃惊的小,可能也应归属于萨斯塔龙科(Shastasauridae)。尹恭正等(2000)所建立的蔡氏典型鱼龙(Typicusichthyosaurus tsaihuae Yu in Yin et al.,2000)则可能属于梁氏关岭鱼龙的幼年期类型,因为二者通常均具有很小的头骨。上述鱼龙均产于卡尼期初期(或中期)的小凹组下段上部,由于该时代正处于新鱼龙类出现的重要时期,因而在阐明鱼龙的演化方面特别重要。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的方面,是小凹组具有保存鱼龙软体部分的可能性,因而在查明鱼龙运移演化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

图7-32 美丽盘江龙腹内两种类型的物质

为了探索鱼龙的食物结构,本项目组成员(Cheng et al.,2006)从古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了盘江龙(Panjiangsaurus)腹内所发现的两种类型的胃部残留物(gastric contents)。在美丽盘江龙的正型标本中所见的两簇胃石,主要由硅质灰岩和石英岩组成(图7-32A,B;图版3,图1);另一类主要由鱼鳞、双壳类和腕足类碎片组成,后者估计是鱼龙所吃食物的残留物(图7-31C,D)。

楯齿龙类(placodonts)

小凹组的楯齿龙是穿盔甲的豆石龙科(Cyamodontidae)的典型代表,后者在中三叠世出现,并且在西特提斯,特别是阿尔卑斯的晚三叠世地层中均有很好的记载。在我国贵州关岭地区发现楯齿龙之前,楯齿龙在西特提斯最东部的记录仅限于以色列,因此,关岭的资料极大地扩展了楯齿龙的分布范围,改变了楯齿龙仅限于西特提斯的分布模式。截至目前,在小凹组仅发现两种不同分类单元的楯齿龙,即新铺中国豆齿龙(Sinocyamodusxinpuensis Li,2000)(图版6,图3)和多板砾甲龟龙(Psephochelys polyosteoderma Li&Rieppel,2002)(图版7,图2~3),它们在豆齿龙科(Cyamodontidae)内的种系演化关系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

海龙类(thalattosaurs)

在关岭化石库中发现3属4种海龙化石,包括:个体较小新铺龙(Xinpusaurus)的两个种(图版2,图3~4);个体大的黄果树安顺龙(Anshunsaurushuanguoshuensis(Liu,1999)(图版5~6;图版7,图1)和一个个体中等到大型,目前尚未描述的新类型。与黔鱼龙(Quianichthyosaurus)相似,新铺龙由于其个体较小,而最为常见,包括许多幼年期个体。在所发现的这两种新铺龙中,Xinpusaurus suni(Yin eta.l,2000)(孙氏新铺龙)(图版2,图4)分布普遍。巴毛林新铺龙(X.bamaolinensis Cheng,2003)(图版2,图3)较为稀少。需要指出的是,巴毛林新铺龙与Jiang et al.(2004)所描述的Xinpusaurus kohi应属同一种类型的新铺龙,但巴毛林新铺龙命名在前。新铺龙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尼期海龙类所衍生出来的更为进化的颈龙(Nectosaurus)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Jiang et al.,2004),但在关岭地区所发现的这两种海龙均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所发现的海龙类进化。

本书对安顺龙(Anshunsaurus)的认识是基于所采集若干个保存很好的完整骨架标本的研究,包括已知最大、最长达3m的海龙(图版2,图3-4;图版6,图1~2;图版7,图1)。通过对黄果树安顺龙(Anshunsaurus huanguos huensis)前颅骨(postcranium)的检查,正如Rieppel et al.(2000)在头骨研究中已经注意到的一样,这种类型与阿尔卑斯南部Monte San Giorgio安尼阶/拉丁阶界线间隔中所产的最低层位的海龙——意大利亚斯克龙(Askeptosaurus italicus),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详细的分析则引申出安顺龙(Anshunsaurus)可能应放入亚斯克龙(Askeptosaurus)的同义名中。

小凹组中的海龙动物群之所以引人注目,这不仅因为其具有很高的丰度和多样性,而且在古生物地理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之前,海龙类仅见于西特提斯大区(western Tethys realm)的瑞士,意大利和德国,以及属东太平洋大区(eastern Pacific realm)的美国内华达,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等地(Nicholls and Brinkman 1993),但在西太平洋大区(western Pacific realm)和东特提斯大区(eastern Tethys realm)从未发现。第一个海龙类——黄果树安顺龙(Anshunsaurus huanguoshuensis(Liu,1999)在关岭生物群中的发现填补了这个空缺,继之而来的多种类型海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海龙类本质上也是适应全球分布的,而且能够穿越浩瀚的太平洋。这一点亦为Jiang et al.(2004)所发现的,由新铺龙(Xinpusaurus)和颈龙(Nectosaurus)所组成派生海龙类的单源演化所证实(Rieppel and Liu,正在印刷)。

海生爬行动物古生物地理

晚三叠时期,华南地块处于东特提斯和西太平洋生物地理区之间(Rieppel et al.,2003)。尽管目前对关岭生物群中海生爬行动物的系统亲缘关系还不十分清楚,但海生爬行动物的某些生物地理的分布模式已经显现出来。通过分类和对比研究不难发现,关岭生物群中的某些类型,如安顺龙(Anshunsaurus)和楯齿龙类(placodonts)均显现出与西特提斯区相关类型具有姊妹类群的关系;而另外一些类型,如黔鱼龙(Quianichthyosaurus)和新铺龙(Xinpusaurus),正如Rieppel(2000)已经注意到的那样,则表现出与东太平洋区明显的亲缘关系。关岭生物群所显示出来这种兼具西特提斯和西太平洋生物地理区海生爬行动物亲缘关系的特点与Rieppel(1999)和Rieppel et al.(2003)所观察到的我国中三叠世鳍龙类(Sauropterygians)海生爬行动物的分布模式相一致。

海生爬行动物的生物地层信息

由于牙形石、菊石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在确定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界线的具体位置上出现不同的意见,因而小凹组海生爬行动物所提供的生物地层证据格外引人注意。在所发现的鱼龙类(ichthyosaurs)化石中,均不见下—中三叠统混鱼龙科(Mixosauridae)和杯椎鱼龙科(Cymbospondylidae)的分子。在系统分类上,小凹组的鱼龙和美国加州卡尼期霍斯库灰岩(Hosselkus Limestone)所产的鱼龙类存在着亲缘关系。就所发现的萨斯塔龙类(shastasaurids)(如邓氏贵州鱼龙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以及与卡尼阶底部的真鱼龙类(Euichthyosaurs)具有密切的关系黔鱼龙(Qianichthyosaurus)而言,它们的演化程度,如肢的构造,并未达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诺利期(Norian)鱼龙动物群的水平,因而时代应较后者为早。在所发现的海龙中,安顺龙(Anshunsaurus)与亚斯克龙(Askeptosaurus)所显示出来的极其相似性,可能会使人们提出其时代为中三叠世的假设。但另一方面,如此进化的海龙类,如新铺龙(Xinpusaurus)在小凹组的出现,以及前面提到的他们和北美西部卡尼期和诺利期海龙所存在的十分密切的联系,则说明其时代不应归属于中三叠世。所发现的楯齿龙(Placodonts)的属种则不可能为小凹组的时代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因为楯齿龙科(Cyamodontidae)见于西特提斯整个中—上三叠统中,如果要使其能够在生物地层划分上提供更多的信息,看来还需要进一步查明楯齿龙类群中属种系统演化关系。根据上述海生爬行动物演化和具有亲缘关系类型的生物地层对比,说明小凹组海生爬行动物的时代属卡尼期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真鱼龙类(Euichthyosaur)和相当进化的海龙(derived Thalattosauria)从未在世界各地晚三叠世卡尼期以前的地层中发现,此外,在所发现的鱼龙中缺少典型的中三叠世的鱼龙,这也为小凹组海生爬行动物时代应归属于晚三叠世卡尼期提供了佐证。

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爬行动物展厅揭示了动物与现代什么的亲缘关系

在美丽的渤海之滨,屹立着一座像巨大的海贝含着一颗明亮珍珠的建筑,这就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它不但外型新颖,里面的馆藏也非常丰富。博物馆里有八个展厅,收藏了很多动物、植物和古生物的化石和标本,还有很多模拟的生态环境和现代珍稀动植物。让我来带你参观一下吧。走进博物馆,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长长的铜雕画卷,只见画卷上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树木郁郁葱葱,各种动物悠然自得地觅食繁衍生息。这一画卷告诉我们阳光、空气、水是生命形成的三大要素,称它们为生命之源。来到古生物一厅,有许多恐龙骨架,它们展示着恐龙生前的雄姿和风采。可惜在6500万年前恐龙就告别了自然界,成为一个永远的谜,这个谜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中生代恐龙绝迹后,取而代之的是哺乳动物的崛起。在古生物二厅里,我们看到了一头体形硕大的师氏剑齿象的骨架、古野驴的骨架和三趾马的头骨等,它们在生存的斗争中有的灭亡了,有的进化成了现代的哺乳动物,通过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化石,再现了远古生物的真实状况,让我们更了解古代哺乳动物的演化过程。动物生态展示厅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爬行、鸟兽动物群:在东北浩瀚的林海中,栖息着东北虎、驼鹿、猞猁、棕熊、松鼠、雪兔等珍稀动物;辽阔的塞北草原上,奔跑着黄羊、狼、布氏田鼠,还有草原雕;亚热带的高山林灌有体态憨厚的大熊猫、机灵的金丝猴等等;热带雨林是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大象、云豹、啄木鸟都生活在这里。最后我们看到一组犀牛濒临绝迹的场景,犀牛在泥潭中的阵阵呻吟声,提醒着我们要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人类的生活才能是美好的。在自然博物馆水生生物厅,展示有上千种鱼类。有晶莹剔透的水母,有五彩斑斓的热带鱼和聪明机智的海豹。在模拟海底世界的隧道中,鲨鱼、海龟、魔鬼鱼等各种各样的海洋鱼类在我们头顶上自在地游来游去,我们好像潜入到海底和鱼儿们欢聚在一起。当我们走出婀娜多姿的水生世界,进入两栖爬行动物厅时,就会看到一条大蟒盘曲门上,让人心惊胆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娃娃鱼、乌龟、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蛇、巨蜥、鳄鱼等两栖爬行动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类体形较小、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机勃勃的动物-昆虫。在昆虫展厅有上千种色彩斑斓的蝴蝶标本,还有披着坚硬盔甲的甲虫和各种善于伪装、千奇百怪的昆虫。夏秋季节,百虫争鸣,像是给大自然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在浩瀚的海洋中,软体动物是其中的一大门类,一般分为单壳类、双壳类、头足类、掘足类四部分。在海洋贝类厅,展示了很多漂亮的贝壳,黄金宝贝和琥珀宝贝让人惊叹不已,这里还展示了天津沧海变桑田的演变过程,呼唤人们保护自然环境。博物馆中每个展厅都显示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妙趣横生。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唤醒人们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要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动物、植物都要成为好朋友,这个地球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