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咱很久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山海经》里会有犰狳
一种可能是现代犰狳确实是中国人在很早发现的,这也是很多人说《山海经》是一部神书的论据之一。另一种可能是,近代给这个原产于美洲的动物作翻译的时候,借用了《山海经》中这个异兽的名字。我比较倾向于后者。这样一种动物,除山海经之外,所有古籍都没有记载,是不是可以说明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代中国人是没有见过这种动物的。毕竟古代有点什么新鲜事都会报祥瑞,报凶兽。而即便中国人上古时期见过他,千年之后当人们再看到这种东西时,又怎么会精准地找到之前的命名,并且确定这就是古书中的记载呢?这种巧合的概率比较低。所以我更倾向于是后人附会。
神兽犰狳的寓意是什么
神兽犰狳寓意是蝗灾,而哺乳动物犰狳的谐音为“求余”,因此也为这种动物带来了一种吉祥的寓意。
犰狳这种动物早在我国古代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它被作为是上古的神兽,不过那里的犰狳与生长于南美的犰狳却有着不同。《山海经》中将犰狳作为一种上古神兽,其形状就像是一般的兔子却有着鸟的嘴,鹞鹰的眼睛以及蛇的尾巴。
鸟在神话中有着一个重要的地位——神使,它是天空和人间传递信息的使者,起到传递神寓的作用,犰狳有着综合这各种动物的外形,而这些动物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犰狳在《山海经》中是一看见人就会躺下装死,一出现就会有螽斯蝗虫出现而危害庄稼。
而哺乳动物犰狳的谐音为“求余”,因此也为这种动物带来了一种吉祥的寓意。奥格本作为曾经被认为是已经灭绝的“巴西三带犰狳”,抛开其物种本身的珍贵、罕见性之外,其幼崽本身蜷缩的形态也非常适合做青铜把件。
哺乳动物犰狳的形态特征
大多数种类的犰狳,骨质甲覆盖头部、身体、尾巴和腿外侧;这层骨质甲深入皮肤中,由薄的角质组织覆盖。头部,前半部和后半部的骨质甲是分开的。
身体中间的骨质甲成带状,可以灵活活动。在身体没有骨盘的地方,长有稀疏的毛。犰狳有小耳朵和长尖的嘴。前脚上生有有力的爪子,用于挖洞。
山海经里面的什么东西 现实中有
出现“犰狳”一词是在山海经东山经》。这种动物产于美洲 滇金丝猴 《山海经》里有一种动物,外形象长尾叶猴,但耳朵是白的,爬着走路,但跑时象人,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的肉能跑得很快。经考证,狌狌就是今天的滇金丝猴。 《山海经》中关于“鹿蜀”的特征描述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这里的“鹿蜀”,就是今天珍稀动物——霍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