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来代表什么?黄鹂徐志摩中的黄鹂有什么象征意义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admin|
280

黄鹂来代表什么

黄鹂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往往象征美好事物,其具体含义有对春的赞美、对生机的赞美。寓意:牡丹花和甲虫寓意“富甲一方”,梅花与喜鹊寓意“喜上眉梢”,黄鹂与紫藤寓意“飞黄腾达”,梅花图寓意“梅开五福”,木棉象征英雄,百合、柿、灵芝寓意“百事如意”,葫芦石图寓意“福禄寿”三全,石榴寓意“子孙繁荣”,橘子和荔枝寓意“多吉多利”,蝉与佛手寓意“禅心佛性”。

黄鹂徐志摩中的黄鹂有什么象征意义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载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 赏析 这首诗首句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写出了动感,第三句只写黄鹂翘着尾尖,以其瞬间之形显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写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然立于树上的神态.四五两句渐渐由实入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期冀. 第二节前四句写欢乐随着黄鹂的飞逝而瞬间逝去的惆怅,由前面的充实感转为失落感,令人不禁嘘叹.因此全诗表现的感情正像诗人在《猛虎集》序中所说:“痛苦与欢乐是浑成的一片”.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那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全诗构思精巧,结构谨严,意象奇特,意境优美,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黄鹂》这首诗写作时间不详,初载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属名徐志摩. 《黄鹂》这首诗最初刊载于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诗很简单:写一只黄鹂鸟不知从哪里飞来,掠上树稍,默不作声地伫立在那里,华丽的羽毛在枝桠间闪烁,“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天,火焰,象是热情.”于是招来了我们这些观望的人(诗人?自由的信徒?泛神论者?),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树下,期待着这只美丽的鸟引吭高歌.可是它却“一展翅”飞走了: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于是带走了春天,带走了火焰,也带走了热情. 这首诗意不尽于言终.如果我们鉴品的触角仅仅满足于诗的表象,那我们将一无所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这首诗的深层结构,或如黑格尔所言,寻找它的“暗寓意”(《美学》第二卷,13页).在这个意义上说,《黄鹂》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篇类寓言;或曰,一首象征的诗. 指出徐志摩诗中象征手法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他的诗艺不无裨益.因为诗人对于各种“主义”腹诽甚多.早在1922年的《艺术与人生》一文中,他就批评中国新诗表面上是现实主义,骨子里却是根本的非现实性;此外还有毫不自然的自然主义,以及成功地发明了没有意义的象征的象征主义.其结果是虽然达到了什么主义,却没有人再敢称它为诗了.在后来写就的《“新月”的态度》(1928)中,他又对当时文坛上的13个派别大举讨伐之师.然而腹诽归腹诽,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他还是兼收并蓄,广征博引,真正“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做”(《诗刊弁言》).所以他的诗并非千人一面,一律采取单调的直线抒情法,而是尽可能地运用各种风格和手法,以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黄鹂》中象征的运用,便是一个明证. 指出《黄鹂》是一首象征的诗,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指出“黄鹂”形象具体的所指.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已经漫漶不清了,但也并非无迹可寻,甚至在诗中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宝贵的启示.首先应该注意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选择“我”这一更为强烈的主体抒情意象作为这首诗的主词,而是采用了“我们”这种集体性的称谓.作为一群观望者,“我们”始终缄默无言(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流露出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情绪.不过“我们”作为群体性的存在,至少明确了一件事,即:“黄鹂”的象征意义不只是对“我”而言的.其次,诗中两次出现的“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的比喻,也给我们重要的提示.因为无论是春光,火焰,还是热情,都寓指了一种美好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已经“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