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烂尾巴应该怎么办?孔雀鱼烂尾后,尾巴还能长出来吗

admin|
425

孔雀鱼烂尾巴应该怎么办

把病鱼捞出来,单独放在有加养的容器里,用浓度为3%的盐水泡10分钟,每天1-2次,并且保持饲养水质良好,过几天坏死组织就会自然脱落。

扩展资料

疾病防治

孔雀鱼的大部分病症,都是饲育者本身的疏忽所引发的,通常引发的病症有四大因素:

1、水质:恶化的最大原因是投饵过量所引起的水污染以及过滤器污秽所引起的有害质的积存。只要每日的投饵适量,以及适当扫除过滤器与水质调整都可以防止发生。

虽然适当的换水也有必要,切勿大量换水,这样对孔雀鱼会有伤害,需要稍稍注意。另外,如果过度清洁过滤器,也同时洗掉繁殖的过滤菌,从而导水质恶化。

2、控温:孔雀鱼是属于变温动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水温度变换体温的。水温不论高或低都有碍鱼体机能正常的运作,尤其水温的上升或低下,对孔雀鱼是最大的致命伤。结果体内的代谢不顺,食欲也低下而会衰弱下去,也要注意季节早晚过度落差很多。

3、触鱼:孔雀鱼的身体表面是特别纤细而易损伤,所以利用鱼网捞起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体表一但损伤,细菌会从伤口侵入而感染。若不用鱼网而用手捞起时,也不要用指甲损伤鱼体。请特别留意。

4、感染:容易患病的原因中,估计最大的比例是受到他鱼的感染,若将新购入的孔雀鱼放于水族箱内时,一定要先行确认,是否有病症或先养于检疫缸观察三、五天,确定无病症再放入。 

白点病

鱼体全面会出现直径1毫米以下的白色细点,并且一定会从各鳍发病之后再扩散至全身,如不予处置时,将会渐次衰弱,不久就会死亡。这是淡水鱼典型病症。尽管孔雀鱼发病率不多,但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发病,所以大意不得。

原因:白点虫等纤毛虫所寄生引发的病症,其体表的白点即是寄生虫的本体。寄生虫的外围的表皮呈白色状者也有,白点愈多则表示寄生状态愈为严重。

治疗方法:白点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多子小瓜虫的纤毛虫,属于寄生虫病。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会停止发育乃至逐渐死亡。

因此,发现孔雀鱼有白点病时,可采用换水加盐加温的办法进行治疗,即先换一半的水,然后按照饲养水的体积加入3克/升的海盐,最后将水温提高到30-32℃,一般3-5天后即可见效。 

烂尾症

烂尾症症状:是从尾鳍开始附着黄白色粘着物。不久,再蔓延至各鳍,并渐次糜烂。尤其病情进行时,鳍部会呈烂腐状,甚或断落尾鳍都有。因而食欲大减,不久连肌肉也被侵腐而衰弱致死,故有必要及早治疗,发病雄鱼较多,是其特征。

原因:遭受气单胞菌(Aeromonas)感染所引起,感染途径为伤口,而受伤大部分由于鱼只之间的争斗,粗鲁的接触所引起的居多。

治疗方法:用浓度为3%的盐水泡10分钟,每天1-2次,并且保持饲养水质良好,过几天坏死组织就会自然脱落。 

生活习性

孔雀鱼性情温和,能与温和的中小性型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寿命较短。孔雀鱼为杂食性小型鱼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韧。

孔雀鱼适应性很强,在没有调温和充气设备的水族箱中生活良好。能耐16℃低温和耐受较脏的水质,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氢离子浓度39.81-63.09nmol/L,pH值7.2-7.4的水质,也能适应中性质。

吃浮游动物,小昆虫和碎屑。主要吃昆虫,包括蠓科昆虫、摇蚊、家蚊、双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

参考资料:孔雀鱼.百度百科

孔雀鱼烂尾后,尾巴还能长出来吗

烂尾病是淡水鱼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时,尾部烂掉,骨骼外露,可以引起病鱼大批死亡。饲养孔雀鱼时,很多鱼友都遭遇了孔雀鱼烂尾的情况。 烂尾病的病因: 1、因细菌、霉菌自伤口所引起的疾病。 2、可能是鱼之间,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3、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 烂尾病的症状: 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严重时停止摄食,鱼体失去平衡,病鳗易吊挂于食台上;尾鳍及尾柄处充血、发炎,鳍条末端蛀蚀,鳍间组织被破坏,鳍条散开,呈蛀鳍;严重时尾鳍烂掉,尾柄肌肉溃烂,甚至整个尾部烂掉,骨骼外露。在水温较低时,常继发水霉感染。 烂尾病的治疗方法: 1、在100千克的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2克进行浸洗消毒,多次用药后可缓解病情。 2、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5片,浸洗病鱼30分钟。 3、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8片浸洗消毒,可预防感染此病。 4、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加食盐溶液浸洗消毒。 5、用庆大霉素浸洗,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 6、用1%食盐水浸泡病鱼,直至痊愈。 烂尾病的预防: 1、保持生活水环境干净; 2、放养密度要适当; 3、要加强管理,水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所投饵料要既少且精; 4、经常换些干净水,及时捞除残饵,定期排除池底污物; 5、定期撒生石灰,使池水呈弱碱性。 总之,不管是饲养何种鱼,水质非常的关键,正如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一样,孔雀鱼生活的环境也需要保持干净,这才是避免疾病的最好方法。